武城法院:网格微法庭走出诉源治理新路子

武城法院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创新矛盾化解方式方法——

网格微法庭走出诉源治理新路子

□本报记者董建新本报通讯员李青阚东广

“感谢调解员,让我算明白感情法律‘两笔账’,是我不对,我给罗大姐道歉!”11月27日,武城县法院网格微法庭成功调处武城县老城镇一起邻里纠纷。被告小戚当场给付赔偿款1.5万元。

当事双方是邻居,因一点琐事发生肢体冲突。接案后,网格微法庭网格员陈召秋动之以情,主打“感情牌”;老城法庭庭长祖振则阐明人身损害相关法规,指导小戚算好“法律账”。最终,仅用两天时间,双方握手言和。

在老城镇东屯村党支部书记孙太忠看来,网格微法庭给群众带来了很多新变化:法律求助渠道更便捷、法律问题处理速度更快、群众对政府的工作也更满意了。

小小的网格微法庭,赢得了群众的大民心。

网格微法庭化解身边事

在武城县鲁权屯镇国庄村担任多年警务助理的王希合如今有了一个新职务——微法庭网格员,主要负责调解社区矛盾纠纷、开展普法宣传。

“以前打官司,老百姓得往县城跑好几趟,费时费力,忙半天也弄不清流程。现在大家给我打个电话,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疑问。”王希合说。

武城县法院在国庄社区设有两名微法庭网格员。村民间发生矛盾纠纷,可以在网格员处备案、调解,必要时还可由网格微法庭组织开庭。

像王希合一样的微法庭网格员分布在武城县各个村镇社区。武城县法院建立镇级、村级网格微法庭,织密“服务网”,实现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全覆盖。印发《网格微法庭工作实施方案》,并出台16项配套细则,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今年3月14日,在鲁权屯镇网格微法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武城县法院驻鲁权屯镇国庄村网格微法庭、驻山东省暖通空调产业协会的行业专业网格微法庭正式挂牌,标志着网格微法庭由试点阶段步入运行正轨。目前,武城县共成立镇(街道)级网格微法庭9个、专业网格微法庭4个、村(社区)网格微法庭37个。

为提升工作效能,武城县法院整合人力资源,扩充调解队伍,将立案庭、网格微法庭、庭务主任、网格员有效结合,选拔优秀法官助理担任网格微法庭负责人,根据镇(街道)推荐,确定庭务主任,遴选网格长和网格员,并将网格长、网格员纳入人民调解组织。

多项业务“一庭办理”

近年来,武城县开展新农村建设,许多村民搬到崭新的社区楼房居住。但李家户镇某村新农村建设进程缓慢,甚至一度出现停滞。多名业主向开发商维权,要求尽快交房入住。但开发商也有苦难言。原来,该社区有200余户村民拖欠房款,导致企业运转困难。

社区网格员获知该矛盾线索后,及时上报网格微法庭。网格微法庭负责人经分析硏判,认为如果持续拖欠房款,最终损害的还是村民利益,遂决定尽快组织调解。一方面,由熟悉村内情况的网格员召集、说服有威望的村民代表参与调解;另一方面,网格微法庭负责人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及开发商,进行联席商讨。最终,该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网格微法庭除了负责网格内调解工作,还承担立案及诉中服务、协助巡回审判、参与基层信访化解、提供法律专业指导等多项工作,实现信访指导、矛盾调解、诉讼服务、基层治理“一庭办理”。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完成立案、申请司法确认、网上开庭等流程。

为解决“门难抵人难寻”问题,“网格化送达”应运而生。针对未能确认当事人各方送达地址、无法确认邮寄地址且无法电子送达的情况,实施网格限时送达,由网格员实地找人、联系近亲属,根据实际情况,适用留置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有效缩短送达时间与诉讼审限。

此外,网格微法庭还立足辖区实际,开展“网格+执行”工作模式,为法院的执行工作安上了“千里眼”,在查人找物、执行调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完善考评法庭建设重实效

近日,武城县法院开展网格微法庭业务培训活动,法官向网格员详细介绍工作规程及报酬管理办法,并为部分新晋网格员颁发聘书。

在网格员选任上,武城县法院“动了心思”。网格微法庭的两名网格员多为“老少配”,即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年长调解员与一名对智能技术平台操作熟练的年轻人组成,发挥各自所长,在工作中互帮互促,发挥团队最大作用。

除了人员选任,武城县法院还推出落实保障、强化监督、完善考评、争先树优等多项举措,既为后续发展铺基石,又为网格员工作保实效。通过细化薪酬标准,武城县法院按照网格员工作成果计酬,实行“以案计薪、实干创收”模式。

为更好衡量网格员工作实效,网格微法庭以量化考核为基础,监督网格员日常工作。通过分调裁系统实现统一分配、量化处理,并根据各类工作事项,按比重计算考核分数,有效反映工作实绩。

武城县法院家事审判特色工作室先后在“康晶工作室”、婚姻家事指导中心开展调解课堂,指导网格微法庭开展工作,因地制宜培育优秀网格员。针对专业网格微法庭,致力于广纳专业人才,出台专门的评优奖励办法,并广泛开展社会宣传,鼓励网格员创先争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