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为民担使命 砥砺奋进谱新篇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比工作提升,拼亮点打造,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司法为民担使命 砥砺奋进谱新篇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记者李根摄

▲参观指导金融系统普法阵地

宣传《民法典》

□本报记者高红岩本报通讯员吕惠中

在市司法局党员活动室,一系列“国字号”荣誉格外抢眼——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人民调解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荣誉是成绩的最好注脚,也见证着该局用法治护航社会发展,保障民生福祉的坚实步伐。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立足统筹法治建设,行使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和公共法律服务四大职能,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我们牢牢把握政治机关、法治部门、纪律部队职能定位,不断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建设便捷高效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洪贵表示。

强基铸魂 “党建×”释放倍增效应

今年7月8日,齐河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迎来了市司法局40余名参观者。劳模箴言、劳动箴言、工匠箴言、经典故事……参观者徜徉其中,处处感受着对劳动、劳动者、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的高度赞颂,创新运用的AI技术及VR技术,更给大家带来了沉浸式体验。

“此次参观活动,既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实践课,又是一场初心使命重温之旅,我们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激发了担当意识,为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政法铁军增添了动力。”市司法局党员干部纷纷表示。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市司法局树立“党建×样样行”理念,擦亮“党建引领、法治护航”品牌,充分发挥党建对各项工作的催化激发功能、提速倍增效应、引领保障作用。

——突出政治引领,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制定机关党建主体责任清单,推进机关党建“三级四岗”主体责任落实;积极探索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载体和途径,推进组建青年党员“法治攻坚”先锋队;抓住“关键少数”,突出局党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推进各类专题学习、集中教育和实践活动;出台加强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绝对领导的意见,严格落实“首题必政治”、政法工作条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对“三重一大”事项,依规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坚持“五个带头”,打造“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局党组坚持带头抓学习、抓谋划、抓工作、抓“一线”、抓督导“五个带头”,工作经验被市直机关工委宣传推广。为营造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氛围,制定完善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试行)》《积分量化考核办法》,编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范》,开展“创新创优项目”评选、主题演讲比赛、作风纪律整顿等活动,自查工作薄弱环节和问题36个,并完成整改。对机关14名中层干部进行岗位交流,促进人员大融合、职能大整合、事业大发展。

——创新活动载体,推动创先争优。举办“强国复兴有我争做五型干部”主题演讲比赛;组织开展“我和我的支部”微视频征集、“我来读原著”系列活动,推报优秀作品11部并通过“法治德州公众号”展播;高质量开展主题党日、“我来讲党课”、制作政治生日卡、“本月我入党”宣誓等,践行合格党员标准。各党支部在打造支部品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创新做法,形成了支部工作法,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报的3篇机关党建课题调研成果、2项创新案例获市级表彰。

创优营商环境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针对企业易受到行政处罚的高频违法行为事项,如何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确保企业“看得懂、学得会、记得牢”?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推行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制度,帮助企业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快速、准确排查行政处罚风险点,让企业明确“什么是违法,怎么做才合法”。

制度实施以来,全市执法部门单位共派出执法人员5600余人次,走访中小企业4200余家,发放企业行政合规清单1万余份,接受咨询6300余人次,收到企业意见建议170余条,为企业合规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推行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制度,是市司法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改革创新性工作。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优化法治环境改革攻坚,全力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司法局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三年行动,持续深化制度机制改革,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升法律服务品质。

——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印发《2022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指导全市各级各部门制定普法工作计划和责任清单,在全省首创“法治+金融”普法新模式。推行普法“提示函”工作机制。部署开展“提升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专项行动、“沿着黄河去普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系列普法宣传活动。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800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万余份。

——市县乡村四级平台覆盖全域。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一站通”“一线通”“一网通”,年均办理公共法律服务事项4万余件,“12348”热线平台日均接听群众法律咨询40余人次,有效满足群众对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的需求。依托长河公园,建成长河法苑法治文化公园,让市民在游玩的同时,学习法律知识、感受法治氛围。

——“德法通”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平台上线运营。今年6月平台上线运行以来,采取线上、线下双通道的服务模式,线上公示全市74家律所和89个服务团队的相关信息,整理惠企政策300余份。线下设立平台工作站,专业律师轮流值班,面对面开展咨询解答,进一步畅通企业与律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破解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获取法律服务难、成本高、质效差的问题。

——建立企业“法治体检”长效机制。推进常态化开展企业公益“法治体检”服务,开展“百名律师进千企”法治体检活动。今年以来,共组织律师为301个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参与劳动争议化解704件,欠薪维权法律援助484件,非诉讼纠纷化解866件,公益法律服务5817次。

以人民为中心 护航高质量发展

近日,某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不服市人社局作出的工伤认定,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组织召开听证会,企业方和受伤职工畅所欲言,找到矛盾症结所在,同时积极同企业、受伤职工、派遣单位联系,多次释法明理、疏通症结,引导受伤职工在法定范围内提出合理的赔偿条件。

最终,在最短的时间里,企业与职工达成一致赔偿意见,企业撤回了行政复议申请,一场行政争议得到有效化解。

这是市司法局深化复议体制改革,发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展现。今年以来,全市共收到行政复议案件320件,纠错率12.82%;承办行政应诉案件317件,胜诉率82.18%。市级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87件,纠错率16.39%;承办行政应诉案件38件,结案12件,全部胜诉,出庭应诉率100%。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市司法局坚持把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落实到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上,以有力法治举措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以依法行政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无证明城市,联合有关部门公布了市级第一批证明事项“免提交”清单,共涉及592个事项、864个“免提交”证明材料。严格落实重大涉企行政执法备案制度,今年以来共备案重大执法事项48件。

——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制定“法惠万家”公共法律服务便民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整合、归并各类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推进实体、热线、网络三大服务平台融合发展。推行法律服务“清单化”管理,更新《德州市公共法律服务手册》内容,指引群众和企业职工快速精准获得公共法律服务。

——切实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活动,深化法律援助标准化便民服务,使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困难群众。在全省率先推出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状况承诺制,法律援助“六化”经验录入《山东省法律援助服务标准》。今年以来,全市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653件,办结3949件,受援人共计4858人,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

笃行致远,砥砺奋进。市司法局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正全力攻坚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服务和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