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生态水脉 守护大河安澜 ——德州市深入实施“两河牵手”工程综述之三

黄河齐河段

□记者董天力 通讯员李巍仑

4月29日,山东水网“一轴四横”德州市域连通西线引调水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景象,施工人员正在实施堤顶道路铺装作业。

该项目作为我市“两河牵手”工程中的重要一环,线路总长252公里,总投资42亿元,在德州市域通过东、西两条纵向引水线路,将黄河、徒骇河、德惠新河、马颊河、运河五大干流连通。

近年来,我市抢抓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山东省“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机遇,实施“两河牵手”工程,畅通水脉、传承文脉、带动人脉,全力打造“两河”文化重要展示地。

推动水系连通 实现“两河牵手”

在武城县四女寺水利枢纽,运河水和黄河水在此汇聚。这里是“两河牵手”工程8个景观节点中最北端的一个。

“四女寺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以防洪抗旱为主、兼有输水排涝功能的大型水利设施,上游接卫运河,下游分别接连漳卫新河与南运河。”武城县四女寺镇党委副书记唐阳介绍,2022年4月28日,四女寺水利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德州的水系网络比较发达,但是连通性不够,要通过水系来创造一个林、田、水、村落和谐共生的自然环境。在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这一基础上,我市以五大干流、1500条支流、20座水库互联互通为重点,在全域范围启动水系连通工程建设,谋划实施了“两河牵手”西线贯通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水利项目,着力构建“五横三纵二十库、一泉百湖千河通”的全域水系连通格局。

在“两河牵手”西线贯通工程滨河景观和桥梁项目现场,挖掘机、运输车来往穿梭。“前期的河道疏浚部分已经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小王庄景观桥的铺设施工。”山东水网“一轴四横”建设管理处处长李文涛介绍,小王庄景观桥作为“两河牵手”工程中的一处景观,全长210米,宽22米,采用提篮拱桥结构,横撑采用“牵手结”造型,拱身设置了人行通道,可登高望远。

实施“两河牵手”,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市品牌工程。目前,“两河牵手”工程西线水系全部贯通,马拉松赛道当年谋划、当年开工;投资10亿元高标准改造提升潘庄引黄总干渠,目前干渠输水率达到95%以上,被评为全国首批8个“灌区水效领跑者”之一。

我市坚持做活“水文章”、走好生态路,大力兴修水利,建库蓄水,引水入城。围绕水系连通,突出项目建设,统筹抓好水资源管理、水灾害防御、生态河湖管护,持续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格局,不断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今年以来,全市水利投资已超过60亿元。

编制现代水网 打造“三通六带”

水利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何与“两河”相辅相成,做到治好水、用好水,是我市多年来的奋斗目标。

立足争创全省现代水网先导区、黄河流域平原地区现代水网样板,2022年,《德州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印发。《规划》分为两个阶段:2023年至2025年,打造“水系连通、城乡供水现代化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三个样板;2026年至2035年,实现“缺水城市不缺水、五十年一遇(洪水)无大灾、‘三通六带’成品牌”三大目标。“三通”就是河河畅通、河库专通、库库连通,“六带”就是将主要干支流建成水资源保障、防洪除涝、绿色生态、道路畅行、文旅融合、产业发展“6个功能带”。

市水利局局长李守学介绍,为让“两河牵手”更为紧密,我市对境内“一轴四横”进行了改造提升(一轴为黄河,四横为漳卫河、马颊河、徒骇河、德惠新河),实施“两纵”(潘庄、李家岸两大干渠及向北延伸供水河道)贯通工程,提闸为河、落闸为库,河库建设一体化,打造集供水、蓄水、防洪、生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市级骨干水网体系。2023年,我市被确定为山东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

一方面,改造提升“一轴四横”。按照“宜宽则宽”原则,对徒骇河、德惠新河、马颊河3大干流进行清淤,将马颊河河道上宽由原来的100米左右拓宽至170米左右,拓宽市域供水防洪“大动脉”。按照至少一侧贯通原则,实施“一轴四横”五大河道堤顶土路“清零”提升工程,硬化及改造提升堤顶路513公里,道路宽度不小于6米,实现堤顶路全线畅通。其中,中心城区段35公里堤顶路按照马拉松赛道标准进行设计,实现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一体化发展。

另一方面,改造提升东西“两纵”。西线对潘庄干渠、马颊河、沙杨河、头屯干渠、六五河共330公里河道进行改造提升;东线对李家岸干渠、引徒总干渠、跃丰河共135条河道进行改造提升,沿线建设绿色生态经济文化长廊,实现“一轴四横”东西贯通,高标准打造水融京津冀两条供水主渠道。

截至目前,一张“系统完备、布局合理、蓄泄兼筹、多源互补、丰枯互济、安全可靠、循环通畅、绿色智能、集约高效、调控有序”的具有德州特色的现代水网初具雏形,将德州境内八大水系与两条文化大河连通起来,描绘出一幅“五湖四海兴安德、四水三廊润州城”的美好愿景。

优化“水生态” 赢得水清岸绿

干农活的间隙,齐河县马集镇潘庄村村民潘长忠总喜欢去黄河边的堤顶路转转,“这几年沿线治水效果是真好,黄河滩空气越来越清新,绿化面积也更多了!”潘长忠说。

潘庄村作为“两河牵手”工程的起点,境内的潘庄引黄干渠是引黄济津的渠首,黄河奔腾向前,两岸美景如画,黄河风情特色民宿、“黄河第一驿站”、生态采摘园等景点和设施星罗棋布,吸引了周边游客前往游玩。“我们对马集镇的沿黄村进行面貌提升、水环境治理,致力于将马集镇打造成渔乡特色城镇。”马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成强介绍。

齐河县拥有63.4公里的黄河生态廊道,乡级以上河渠132条,湖泊水面3万余亩,水系纵横交错。

“有些河湖面积大、流域广,增加了人力巡查难度。为此,我们建立了河长制数据分析平台,与保洁船GPS定位监控系统、河道固定监控检测系统、无人机巡航系统等对接,实现了河湖管护全方位信息的实时动态更新。”齐河县水利局河长制工作办公室主任赵林说。

放眼全市,河道大改貌,河长制功不可没。去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全面优化强化河湖长制实施方案,全面应用德州市河湖岸线管控信息系统,省市县三级涉河审批项目实现网上监管。完成马颊河(辛桥大桥—李家桥闸段)等6条(段)数字河湖建设任务,实现河湖违法行为智能识别。日前,德州市马颊河滩地种植改革获批全省唯一试点。

“我们将积极发挥水网示范区作用,与文旅、农业农村等部门密切衔接,以‘两河牵手’工程为引领,加快实施禹城环城水系生态廊道、乐陵‘滨水廊道’、齐河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等一批‘水网+’项目,打造水网融合发展的德州样板。”李守学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