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水网+”做活水文章 ——访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守学

□记者杨德林 通讯员李耐振

“实现‘两河牵手’,水利必须先行。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水网+’的部署要求,水利部门以潘庄引黄干渠、马颊河、头屯干渠、沙杨河为载体,谋划建设‘四位一体’综合廊道,沿着水网建路网、林网、发展网,为‘两河牵手’夯基垒台、蓄势赋能。”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守学介绍。

水资源保障廊道。推进“两河牵手”,最基础的是要实现水路畅通。保障水路畅通,就必须对淤积的马颊河、沙杨河、头屯干渠进行清淤、疏浚。2022年以来,全市共投资2.5亿元,将线路上马颊河(尚庙闸—李家桥闸段)20.8公里河道全部清淤扩挖,河道平均宽度由100米提升至150米至170米,通过“切滩扩槽、依河建库、河库一体”,增加河道蓄水1000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建1座小型水库;投资4000万元完成头屯干渠、沙杨河清淤工程,实现了“两河牵手”130余公里水道全线贯通。

防洪除涝廊道。“两河牵手”线路贯穿我市漳卫河、马颊河、德惠新河、徒骇河、黄河5大干流,汛期与巴公河、赵牛新河、洪沟河等20多条支流联合调度,是保障全市行洪安全的重要通道。通过河道疏浚扩挖,使头屯干渠、沙杨河恢复原设计行洪能力,马颊河防洪能力由“3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水陆畅行廊道。河道堤顶道路是水利部门防汛抢险和周边群众出行的重要通道,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致富路。按照“6米机动车道+2米绿化带+ 3米自行车道”的标准,水利部门投资8000万元,建成马颊河(尚庙闸—李家桥闸段)、沙杨河高标准滨河道路,与城区减河,岔河国际马拉松、自行车赛道相互连通,方便群众出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服务特色体育名城建设。

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滨河道路的同时,在道路中央及两侧种植1万余株楸树、海棠花、卫矛球等绿化树木,绿化美化沿线景点,打造一条会“呼吸”的河道。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建设马颊河小王庄桥和沙杨河桥,串联潘庄渠首、武庄渡槽、四女寺水利枢纽等7处水文化景观节点,将130余公里水道打造成为滨水自驾目的地、市民休闲旅游观光带。

“在精心打造‘两河牵手’综合发展廊道的基础上,下一步,水利部门将做好三大工程,进一步释放‘两河牵手’综合效益。”李守学表示。一是水路林网工程。扩挖沙杨河、头屯干渠,新建线路上马颊河左岸堤顶路,联合自然资源部门配套建设生态林网,实现马颊河两岸道路贯通、林网贯通。二是现代化灌区工程。畅通“干支斗农毛”渠系,建设数字孪生灌区,全面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构建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服务保障“吨半粮”产能建设。三是水文旅融合工程。挖掘德州运河文化、黄河文化、大禹文化“三大水文化”底蕴,建设水利博物馆、水利文化馆,串联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禹城大禹文化博览园、德城运河城市会客厅,把“两河牵手”打造成为水文化传承带、文旅产业隆起带、百姓受益风景带。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