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一体化 “跑”出新优势

京台高速公路德州北枢纽立交高架耸立,路网四通八达。记者郭庆萍摄

□记者石秀秀 通讯员李新征 庞占英

独特的交通区位赋予德州独特优势,也为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10年间,我市坚持交通先行,打造区域发展战略支点,跑出了德州速度。

构建立体交通网 出行四通八达

2016年5月16日,由德州发往北京的“德州号”正式开通,结束了我市没有始发终到北京高铁列车的历史,这是我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随着国家铁路网不断完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石济客专、石德铁路、德大铁路、邯济铁路、济郑高铁7条铁路干线在我市交会,铁路营运里程达416.75公里。从我市乘火车出发可通达24个省份的150座地市级以上城市,其中,驶往京津冀地区的列车线路超过120列。

除了铁路带来的便捷,道路交通工程的建设也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3月26日,济南至宁津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现场正在有序作业。济南至宁津高速公路项目全长94.9公里,德州境内长83.5公里,途经齐河、临邑、陵城、宁津,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向南与济南绕城高速和青银高速连接,是我市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交通工程。

我市聚焦基础设施“南融北接”,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和实施上注重一体化协同发展。市交通运输局二级调研员李树东介绍,今年,全市共有8条高速公路在建,目前各项目均在有序推进。

同时,我市积极推进津潍高铁庆云段建设进度,开展德商高铁前期工作,储备了济南至宁津高速公路北延、庆云至章丘高速公路北延、京杭运河复航等一批优质项目。

目前,我市已建成德上高速、济南绕城二环线西环、京台高速、京沪高速、滨德高速、青银高速、济聊高速在内的“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569.3公里;建成“四纵四横”普通国省干线主公路网,通车里程1121公里。

打通跨省运输线 便捷客货两运

前不久,山东优倍特物流有限公司货车司机闫虎通过“运政帮”小程序申请了运输车辆网上年审业务,仅3分钟,便收到“已通过审核”的消息提示。

货运车辆年审等业务“多地跑”“折返跑”问题,一直是群众异地办事的难点。德州市交通运输局积极与交通运输部开发的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系统对接,2021年9月实现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考虑到德州与沧州、衡水三市间人员、物流往来频繁,三市合作共建,签订了《交通运输高质量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我市已在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巡游出租汽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等重点领域,实现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车辆道路运输证等“三类九证”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与核验。同时,在全省率先实行重点物资运输通行证“四不限、一最长”办理规则,即不限制运输车型、不限制车辆使用性质、不限制申请者身份、不限制运输地域,通行证时效最长30天。采取“线上+线下”双轨办理模式,打破车辆地域号牌限制,为鲁冀两省车辆办理通行证10万余张。

货运畅通的同时,客运也日益便捷。我市开通了K206德衡城际公交,极大方便了两地居民教育、就医、购物等各方面需求。“通过K206,乘客可在衡水长途汽车站换乘前往北京、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线路的客车,在我市可换乘市内城际公交前往临邑、平原、禹城、济南等地。”德州交通集团客运分公司经理杨海军表示。

目前,我市已开通至衡水、景县、郑口的3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省内城际公交线路22条,数量居全省首位。

交通便捷红利多 项目人才集聚

3月25日上午9点多,山东启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施工负责人毛俊健,从北京赶到禹城项目施工现场。“在这里10分钟能上高速,20分钟能上高铁,交通十分便捷。”毛俊健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利好在交通方面感受最为直观。

启势新材料是大禹伟业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选址禹城,交通便捷是主要因素之一。禹城辖区有8个高速公路出口,京沪高铁、石济客专2条高铁线路穿境而过。其中,石济客专还设有高铁禹城东站。

毛俊健说,他们前期调研考察了很多地方,但由于交通不便和手续办理问题,迟迟没有落地。禹城区位好、交通方便,“禹快办”效率高,综合考虑用地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营商环境等种种因素,最终选择了禹城。

启势新材料落户禹城,是德州市聚焦打造京津冀产业承接基地的一个缩影。

我市积极开展县(市、区)与京津冀地区对接合作,目前多个县市区均已确定对接合作单位、合作目标、合作领域、合作事项、合作方式、保障措施等事项。

城因“路”变,业由“路”兴。我市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构建了“一区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融入”的工作格局,在产业引进、科技创新、人才输入、平台搭建等方面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十三五”期间,德州累计引进京津冀项目591个。进入“十四五”,我市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引进京津优质项目上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成效更加明显。“十四五”以来,我市引进京津冀地区过亿元项目392个。特别是2023年,全市新开工来自京津冀地区过亿元投资项目169个,到位资金超百亿元。在京津优质项目的辐射带动下,相关产业在我市成链集聚,一条条标志性产业链加速成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同时,以1小时交通圈为基础,我市支持各类人才不变身份、不限时间、自由便捷来德州创新创业。截至2023年末,超过1200名京津等地专家以假日专家、离岗创业、双向挂职等方式来德州发展。仅2023年,全市就新集聚京津冀人才170余人,并合作共建京津冀创新平台30个。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