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代军 高玉梁
11月10日,走进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爱军的办公室,他正忙着与菲律宾上好佳集团对接“上好佳-德州五中助学基金”发放事宜。
今年53岁的张爱军,自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奋战在我市对外交往工作的一线。尤其在对接东盟工作中,张爱军与东盟多国的华人华侨、商协组织、侨团侨校等建立了深厚情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交流交往比以前更多了,大家真的像走亲戚一样熟络。”张爱军说。
“我与东盟结缘始于2008年。那一年,德州市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派遣优秀教师支教。我负责教师的选拔和派遣。”谈起与东盟的对接往来,张爱军打开了话匣子。也就是从那年开始,我市每年都会向东盟多国外派教师,这项工作曾经连续10年保持全省第一。德州的教师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热情用心,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很多教师支教期满后继续延聘。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市与东盟国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间友好交流,“孔子学院”“中华文化大乐园”走了出去,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中菲友好交流演出请了进来。“2016年1月,我跟随德州市教育代表团赴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开展教育交流合作,与22家机构、华校签订友好交流合作协议31份。我市与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也越来越密切。”张爱军说。
德州市直机关幼儿园和印尼万隆播种教育基金会新城幼儿园签署缔结姐妹学校关系意向书,德州学院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开展博士联合培养项目,德州学院与泰国博仁大学共建“中泰教育文化交流中心”……“截至目前,我市与东盟国家间的教育交流合作已实现从幼儿园至大学的全覆盖。”张爱军介绍。
文化交流的愈加广泛,增进了彼此了解与认知,也为德州市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10月,张爱军与同事受市政府派遣,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建立驻东南亚联络处,这也是全省第一个地级市驻东南亚联络处。“我们负责与东盟各国的华人华侨、社团、商会对接,加强联络联谊,建立友好关系,积极宣传推介德州,并收集相关企业合作意向信息,为进一步对接交流奠定基础。”张爱军说。
在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我市成立对接东盟工作领导小组,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
张爱军介绍,最初是三五人一组赴东盟国家对接,如今是团队集体出动、协作配合,从线下交流到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从“百企下南洋”到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 山东东盟研究中心、山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东盟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德州-东盟项目中心、德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菲律宾联络处等平台纷纷设立,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城市增加到5对,德州对接东盟的渠道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来越大。
在张爱军的诸多对外工作经历中,“百企下南洋”可谓是德州对接东盟的一个大手笔。2017年6月,我市组织“百企下南洋”活动,在泰国、柬埔寨、菲律宾举办16场对接活动,与500余家商企进行了务实对接;2018年6月,我市经贸代表团出访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三国;2023年5月,由我市26家企业组成的代表团赴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开展经贸对接。参与前期联系对接,组织商务洽谈,张爱军亲历了一场场对接活动,也深切感受到德州对接东盟的力度与成效:“‘百企下南洋’系列经贸对接活动,规格高、规模大、双方企业参与热情高,收获颇丰,累计签约项目92个、总金额逾40亿元。”
随着“走出去”成效不断提升,我市也在着力加强“引进来”力度。自2020年起,东盟已成为我市第一大贸易伙伴。德州-东盟产业合作论坛、东盟投资推介会-走进德州、2023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近年来,我市承办了一系列对接东盟高能级活动。全程参与其中的张爱军真切感受到,“携手东盟·相约德州”品牌更加闪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