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马铃薯”喜获丰收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胥爱珍通讯员贾鹏崔昕)5月25日,位于乐陵市黄夹镇的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育种温室内,研究人员和十几位工人正忙碌着收获微型薯。

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病毒检测实验室主任孙莎莎介绍,这些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外形看起来“其貌不扬”的微型薯,实际上却大有来头。“这些微型薯,就是去年搭乘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的实生籽,经过催芽、育苗、移栽,结出的果实,是开展下一步育种的选育材料。”

去年,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启航天育种新征程。经专家评审、遴选,在自有的2800多份马铃薯种质资源中,优选了特用型、高产型、耐盐碱型等20个优良组合的2万粒马铃薯实生籽,搭乘神舟十四号飞船,在中国空间站驻留了6个月后,顺利返回地球,“扎根”到了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乐陵基地。今年3月初,首批上万株“天选之种”的实生苗被移栽到育种温室内。

“收获的微型薯,会分别编号放入储存袋在恒温库中冷藏,明年的4月底,这批微型薯将被种植到内蒙古的育种大田里。”孙莎莎说,大田里的种薯收获后,研究人员会逐一观察筛选,选择其中性状表现良好的进行进一步繁育,经过2至3年的连续选育,将有望培育出更优质的马铃薯新品种。”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