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深化“放管服”改革:县镇同权便民事项就近办

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县镇同权 便民事项就近办

▲乐陵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铁营分局工作人员为群众办理业务。记者石少军摄

□本报记者唐晓颖本报通讯员李禄超张娜

“我想把公司从注册地夏津迁到居住地平原,原以为办手续要两地跑,没想到在恩城镇一次性就完成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变更。”近日,我市一商贸公司经理杨坤拿到新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后高兴地说,“从提交申请到业务办结不到一小时,真是太方便了。”该证照业务高效办结的背后,是我市在中心镇创新开展的“县镇同权”综合改革。

为把中心镇建成服务企业群众的区域中心,打造发展县域经济的“支点”和新的增长极,今年5月,我市创新开展“县镇同权”综合改革,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核心,以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基层政府功能为重点,构建权责统一、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简约高效的运行机制,有力提升中心镇服务企业群众的能力,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企业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聚焦民需,制定清单下放权限一目了然

不久前,武城县迈辰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迁入鲁权屯镇空调产业园,按照规定企业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变更业务。“以前要到县政务服务大厅办,我们镇离县城又远,来回路上就要一个多小时。现在镇上就能办,步行只要10分钟,现场就可以拿到证。”该公司总经理王曰勇介绍。

鲁权屯镇拥有全市最大的暖通空调产业园区,集聚了大大小小5000多家企业,经常有像营业执照变更这样的涉企业务。群众和企业需要什么,政府就提供什么。结合做大做强中心镇战略,我市选择齐河县祝阿镇、临邑县德平镇、平原县恩城镇、乐陵市铁营镇等10个中心镇作为试点,印发《关于开展“县镇同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试行)》,研究制定“县镇同权”事项指导目录,对原有县级实施的210项审批权力事项、便民服务中心90项政务服务事项、综合执法办公室45项高频行政处罚事项,依法依规,综合运用直接下放、服务窗口前移等方式,分类下放至镇级实施。

坚持以乡镇“真想要”、群众企业“真需要”为前提,在指导目录范围内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基层管理迫切需要的经济社会管理服务权限赋予中心镇。同时,建立“县镇同权”事项动态调整机制,结合中心镇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县镇同权”事项,进一步完善办事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

聚焦同权,设置机构服务事项能办尽办

为保障“县级放得下、乡镇有人接”,我市在10个中心镇挂牌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分局,采取机构、人员、窗口向中心镇延伸下沉的形式,将县级行政许可事项下沉,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启用中心镇行政审批服务分局专用章,同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专用章同等法律效力。创新审批服务,服务半径辐射中心镇周边县域、乡镇,实现县城能办的、乡镇要办的、周边跨县域的审批服务事项在中心镇全能办。 

同时,加强中心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优化服务企业、群众流程,推出一系列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一件事”服务,实现“一件事、一组流程、一套材料、一张表单、一次办好”。设立“办不成事”窗口,解决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截至目前,全市共向10个中心镇行政审批服务分局下派业务骨干95名,办理业务1.3万件次,10个分局辐射周边62个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51%。

在“县镇同权”综合改革过程中,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积极拓展服务半径、服务圈,持续提升为民办事水平。临邑县德平镇、陵城区糜镇、宁津县柴胡店镇三地相互接壤,相对距离不超过20公里,接壤地带时有群众跨域咨询办理相关业务。三县结合办事群众高频需求,梳理形成《跨域15分钟通办服务清单》,打造跨域15分钟通办圈,42项审批服务和19项公共服务事项可通过通办平台转办,实现异地事项办理“一次办好”。

平原、武城、夏津三县打破地域行政壁垒,构建“异地申请、当场发证”的全新跨区域联动联办服务模式,对材料齐全的当场受理、线上审核、当场发证;对需现场勘验的由受理方对申请人进行事前指导,通过云勘验方式完成查验。“我们的服务范围除覆盖恩城、王杲铺、腰站、王打卦等平原乡镇,还向西延伸到武城东南部地区、夏津东北部地区。自5月20日分局设立以来,累计办理业务1300余件,群众走进一扇门可办三地事。”平原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恩城分局负责人宋长坤介绍。

聚焦执行,机制保障精细服务解忧暖心

10月21日是平原县恩城镇赶大集的日子。在车站街临时摊点,商户陈维礼正忙着整理蔬菜,“原来赶集的地方正在施工,我们正担心没地方做生意时,镇综合执法部门给我们安排了新集市,让我们心里有了底。”他说。

自10月份起,恩州大街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道路提升和雨污分流施工。之前设在恩州大街的大集怎么办?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结合百姓生活需求,把赶集市场“搬”到车站街,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发放宣传单、流动播放音视频等形式告知周边百姓和商户。为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恩城镇综合执法部门每周利用业务大讲堂,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对典型案例进行研判,围绕群众关心的树、路、房、墙、灯、水问题,开展六位一体提升工程,以城镇管理的精细化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我市不断做实做强中心镇综合执法办公室,优化整合乡镇综合执法办公室,从县级执法部门抽调人员派驻中心镇,与中心镇原有执法人员在综合执法办公室集中办公;按照地域远近和执法案件数量,给予经费保障。围绕人员管理、执法程序、监管评价、信息共享、档案管理等方面研究形成一系列制度性工作规范,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执法。

落实之要重在执行。我市成立“县镇同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吸纳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室,加强对工作的全流程指导、服务、评估。坚持数字赋能,创新打造“德管佳”“智慧执法”等数字化平台,串起办事链,整合执法链,为民服务由“能办尽办”向“快办好办”转变,持续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同时,不断加大工作保障力度,根据中心镇实际情况,在编制员额和用编进人计划上给予中心镇适当倾斜,及时招录、选聘,壮大中心镇在编在岗工作人员队伍,满足中心镇工作需要。派驻中心镇的行政审批服务分局工作人员和综合执法办公室执法人员,按规定享受乡镇工作补贴。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持续提升中心镇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综合执法等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和服务能力。

我市还不断健全监管机制,全面规范审批监管协调联动,建立线上审管互动和线下定期推送的双线并行机制,实现审批与监管无缝衔接。市“县镇同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改革办对各县市区“县镇同权”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进行及时调度和督查,对未按要求落实到位的进行通报,工作表现突出的予以表扬。将“县镇同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纳入中心镇考核指标体系,持续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全力推动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