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创新体制机制,扭住重点、抓住关键,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真招抓改革 攻坚深水区

□本报记者邓静本报通讯员李禄超

“吨半粮”产能创建开场战实现首季“开门红”。记者刘振兴摄

“作为‘一把手’,以前都是指挥监督别人干活,如今角色变成‘考生’,述职时脸上热辣辣的,评议后感觉身上的担子重了起来。”在日前召开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暨全面深化改革述职评议会议上,多位参会的市直部门、县市区“一把手”这样说。

述工作、述问题、述打算;评成绩、评能力、评作风。会上,6个县市区和5个市直部门“一把手”登台,全方位展示政治生态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和省重点督导30项改革任务的落实情况,其他部门书面述职。市领导、市直部门和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组成评审团,现场打分。

推进改革任务落实落地,述职评议是重要一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要投入更大精力、下更大力气抓落实。我市创新督导调度、典型培育、改革背书等工作机制,全力谋改革、推改革、督改革,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拓宽眼界,用宏观视野见事、用市场逻辑谋事、用改革办法办事、用资本力量行事、用平台思维成事,推动改革速度和质量“双提升”。

加强顶层设计绘好改革“施工图”

机关内部办文、办会、办事“网上办、掌上办”,专业和课堂建在产业链上,“吨半粮”产能创建如火如荼,农民工获得上大学机会,村民家门口乐享快递便利……

时下,在德州,强大的改革“气场”已然形成。从城市到乡村,个人、家庭、企业、政府,无不身处其中,“气场”释放的改革红利惠及各个领域、每个角落。

今年,省委部署98项改革任务,我市扩容为194项。聚力聚焦省委“十大创新”行动,扭住重点、抓住关键,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创新开展政治生态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区域发展战略、惠企惠民等改革,让一切工作融入改革元素、用改革办法推动一切工作,绘好改革“施工图”。

攻坚改革落实,方向是前提。在“往哪改”问题上,德州改革目标更加明确。

向着深水区行进。去年9月,我市提出在全国率先创建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并建立“书记抓粮”机制、推出科技支撑“六大工程”……这些创新举措,为“吨半粮”产能建设保驾护航,促成今年夏粮核心区逾六成地块亩产超650公斤,创下单产839.2公斤的历史新高。同时也意味着,德州粮食生产这一突出优势,将向更难的改革深水区迈进。

把短板变潜力板。直面创新底子薄、能力弱问题,加强顶层设计,一体化推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全面激发创新活力。

跑好“最先一公里”。今年1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试点,围绕此项改革,我市出台“1+1+N”系列工作方案,涵盖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乡镇和村集体吸纳就业、能人创业带动就业、农村劳动力保险和信贷支持等,让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改革不看路,就是“瞎改”;改革不看人,就是“乱改”;改革不看事,就是“假改”;改革不看效果,就是“白改”。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能否解决问题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全市上下凝聚起共识:改革看路,就是要研究清楚国家重大战略中哪些是中央事权,哪些是德州能做的工作,尤其要深入研究省重大战略,明确要深入推进的重点改革事项;改革看人,就是要明确一项改革事项的出台,哪些人会受益,受益面多大?哪些人利益会受损,阻力有多大?做到心中有数;改革要看事,不能只报材料,搞“纸面改革”;改革要看效果,不能光看热闹。

改革进入深水区,渡过深水区,需要方向,更需要方法。为此,我市强化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理念,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推出一批战略、战役性改革,有效解决改革零敲碎打、单兵突进问题。顶层设计已明确,改革重点、目标、策略和路径清晰,德州改革的决心和步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

打造“出圈”亮点典型引路聚合力

从今年3月起,乐陵市前周村村民徐金芬被聘为本村“枣林管护员”,“家里有老人孩子,不能出远门儿打工,没想到能在家门口挣钱。”

“枣林管护员”是德州结合产业特色设置的一类公益性岗位。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是我市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试点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关做法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成功“出圈”。

谈及改革目的,市人社局副局长尚键说:“主要是积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改革之路如何走?成效如何体现?市人社局的“出圈”改革给出启示。

将自身业务与改革融合,是改革的基点。市委书记田卫东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抓改革就是抓发展,就是找办法,就是办实事。

攻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我市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了将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体化推进的工作思路。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建立起“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统筹全市力量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有机结合,以创新抓改革,以改革促创新,走出一条适合德州自身发展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之路。”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井为民表示。

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中,人民是关键词。一批小切口、接地气、见效快的民生“微改革”事项推出,有效解决了群众身边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如德州“海峡两岸百名中医义诊”、机关单位停车场错时免费开放、学生公益暑期托管等。

抓改革落实,必须把每个环节想清楚,把每项措施定具体。为激励干部大胆闯、大胆试,德州出台《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背书制度(试行)》,建立改革容错免责机制。“容错机制本身就是一项改革,旨在营造鼓励改、允许试、包容错的干事创业氛围。”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副主任刘荣青说。

为激活改革攻坚“一池春水”,德州创新典型培育机制,大力实施“一部门一改革,一县域一品牌”典型培育工程,引导各级各部门结合落实“十大创新”任务谋划改革事项,并加大向上级部门和中央、省级新闻媒体宣传推介力度,力促改革事项“出圈”。同时,为“出圈”改革明确“硬杠杠”,如获中央或国家正式发文表彰、在国家部委主办的现场会进行推广……

“出圈”导向抓改革,各级各部门干劲十足。全市确立改革品牌113项,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县镇同权、节粮减损、疫情防控“双敲”行动、“四策集成”创建全国首个“吨半粮”示范区、快递进村等26项改革事项达到“出圈”标准,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强化督导调度“瞪起眼来”抓落实

一分落实,一分成效。改革重在抓实、贵在落实,这是市委深改委的一贯要求,也是老百姓的热切期盼。

《市委改革办2022年改革督察工作方案》《全面深化改革约谈办法》《德州市全面深化改革述职评议方案》《市级领导领衔重点改革事项》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省重点考核、市级跨部门跨领域的70项重大改革任务,是重中之重。为此,我市健全完善领导领衔推进工作机制,按照“谁分管谁领衔”原则,15名市级领导每人领衔2项或多项改革任务,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对市级领导领衔事项推进情况,改革办以“提示函”方式及时提醒。市直部门单位“一把手”认真履行改革第一责任人职责,明确一名班子成员靠上抓,至少有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改革相关具体事务,各业务分管领导和科室抓好具体改革事项推进,做到改革事项有人办、改革任务有人担。

今年7月起,接受一对一改革工作调度成为各承担改革任务部门负责人的“必修课”。落实县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出台《减污降碳考核和奖励办法(试行)》……7月2日,市委改革办启动了对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应急管理等部门的一对一改革工作调度,探进度、察问题、提建议。面对改革攻坚中一些敏感难点问题,大家不回避、不护短,现场提出解决思路。

一对一改革工作调度会的前身是改革推进不力部门约谈会。因为约谈成效明显,约谈会改为调度会,范围扩大至承担30项省重点考核改革任务的部门。“改革任务是实打实的,责任也是实打实的。一对一调度,既压实部门责任,又利于精准发现问题。一方面给部门传导压力,另一方面给部门当好帮手,提出符合实际、有效管用的应对之策。在此基础上,把各项成果巩固好、发展好,努力使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成果。”市委常委、秘书长、改革办主任赵学坤说。总计18个部门的一对一改革调度将在8月上旬完成。

为保证督察调度效果、发挥督察调度作用,我市坚持以改革的办法抓改革,形成“十个一”督导调度机制。通过台账化管理监测,为每个重点改革任务建立“落实情况档案”,对具体改革事项全程跟踪、定时督察、动态销账。

翻开重点改革任务台账,每一项改革方案都明确了出台时间、所属部门、完成时限等信息,都有硬任务、硬指标、硬考核。对这些改革任务,一月一调度、一月一会审、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总结、一季度一约谈;半月一专项督察、两月一全面督察;半年一述职、百日一攻坚。只有改革事项全部完成的,才能提请销账。

督察后,督察情况将反馈给相关责任部门,如果方案在完成进度、推进办法等方面问题突出,将责成部门制定整改措施。对整改不利的部门单位,市委改革办对其“近身紧追”,点名通报、挂牌督办,直至整改到位。督查组还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一线,查实情、摸实底,确保改革不“空转”。

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调度就跟进到哪里。目前,我市共组织改革督察20次,发现、整改问题50余项。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