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公布

力争2024年全市人才总量达110万人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王志冕)5月13日,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会前,印发《德州市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德州市“三年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实施方案》文件,彰显德州惜才、爱才的决心,也再一次吹响了德州引才、留才的号角。

“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制定出台这3个政策文件,旨在针对性解决全市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产才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德州市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了“一年全面起势、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形成特色”的总体目标,是推进人才工作的“任务书”“路线图”。《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推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五链合一”,提出了17条政策措施,主要目的是提升产才融合发展匹配度,助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德州市“三年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实施引凤、留凤、还凤、强凤、惠凤“五凤工程”,提出34条政策措施,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年轻人喜欢的城市。“3个文件既密切联系、互为补充,又相对独立、各有侧重;既从全局视角进行整体谋划,又分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同时,各项政策措施和预期目标均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具体责任单位,确保可执行、能落地。”该负责人表示。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到2024年,我市力争人才总量达到110万人,并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为此,3个文件重点聚焦人才引育留用重点环节,推出大批政策“干货”。比如,对顶尖人才、重大人才项目,建立“特事特办”“政策漫游”机制;对领军人才给予350万元“创业券”激励、210万元薪酬补助。比如,对重点企业和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策”,赋予政策“定制权”“破格权”“荐才权”,让企业真正引用自己需要的人才;对具有特殊才能或作出突出贡献、现行人才分类难以界定的人才,可由同行业专家举荐认定,真正变“帽子评价”为“东家定价”、变“政府认定”为“市场认可”。比如,研发专属“德才码”,打通跨部门数据壁垒,推进人才政策、人才服务“一码供给”“一键匹配”“免审即享”,打造“一人一码”多场景应用。无论是含金量、精准度,还是创新性、灵活度,可以说均创历年之最,在多个方面打破了制约人才事业发展的“天花板”。

在日前刚刚公布的2022年度山东16市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中,德州提出“实施人才工作‘北接南融’专项行动”。我市将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全面推进与京津冀济高校院所、高新企业、高端人才深入对接,加快建设驻京人才飞地,积极争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德州中心(产业化基地),加快推进齐鲁工业大学“一院一基地一园区”建设,常态化开展“国企德州行”等对接活动,机制化推进干部人才“双向挂职”,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人才智力交流合作。同时,聚焦区域人才共引共享、便捷流动,深化和完善“假日专家”“共享人才”等柔性引才模式,推动“德州惠才卡”与“济南人才卡”互通互认,积极承接人才资源外溢辐射,放大“1小时人才圈”效应。

人才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下”。我市将全面推进人才创业安心、住房安居、配偶安置、子女安顿、身体安康“五安工程”,高水平打造人才发展优质生态。《德州市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2022年选取适合商务酒店开展人才公寓市场化供应试点。到2024年,全市新筹集人才住房不少于1万套,基本满足各类人才群体的多样化、差异性住房需求。《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提出“加大‘人才贷’创新力度”,我市将“人才贷”额度由最高1000万元提高至5000万元,风险补偿比例由50%提高至70%,努力为人才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