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不隔心 点滴聚大爱——德报记者的隔离记录

▲8月12日下午6点,经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领导小组(指挥部)研究决定,龙元世纪小区2号楼解除封控管理,居民鼓掌庆祝。 记者郭庆萍摄

▲8月9日,龙元世纪小区2号楼居民进行第二次全员核酸检测。记者路龙帅摄

▲专业消杀团队对小区环境进行消杀。马志勇摄

8月12日下午6点,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元世纪小区2号楼安全解封了。回顾这几天的隔离生活,历历在目。活动空间虽然受限,或许还带有一丝不安和焦灼,但却时刻被经历的点点滴滴感动着,鼓舞着。

8月7日傍晚,如往常一样,我下班后回家将车停进车库,当走进单元楼,瞬间感受到了与往常的不一样:一股浓重的消毒水味道扑鼻而来。

走进楼道,发现一位居民在焦急地等待电梯,见他神色紧张,便询问他怎么了。他诧异道:“业主群里的通知你没看到吗?我们这栋楼要隔离管控!”掏出手机查看,果然如他所说。

最近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多地因出现密接者而实施隔离管控,因所在媒体德州日报正在大力开展疫情防控报道,所以,自己一直在关注此类新闻,却没想到有一天也会身处隔离之中。

此前是报道疫情防控的新闻工作者,现在却成了被报道者。身份的转换,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体验了一种不一样的抗疫生活,更深刻地感受到,当面对潜在的危险时,这些普通人暴发出的勇敢、善良、坚韧和担当。

自觉配合居民不再谈隔离色变

等待电梯时,又有两位居民走过来,几个人相互打探封闭隔离的原因,一位年长的居民见气氛有些凝重,开口安慰大家:“别紧张,现在政府的疫情防控措施科学有效,我们只要做好配合就好。回家抓紧看看口罩、消毒液还有没有,做好家庭防控,保护好家人。”听了他的话,大家纷纷附和。

回到家,还没进门,3岁的儿子就在门口堵住我:“爸爸,消消毒才能进来。”声音稚嫩,表情挺严肃,自己被孩子的举动逗得心情好了很多。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家家户户防控意识明显提高,连小孩子都变成防疫小卫士了。

此时,从客厅窗口向下张望,楼下院子里已经有工作人员在拉警戒线,将2号楼围了起来。此时,业主群里发来了新的通知:晚上要做核酸检测。同时,提醒居民戴好口罩,有序排队等候,避免扎堆聚集。平常并不热闹的业主群顿时炸开了锅,但大家并不是在发泄情绪,而是在短暂的惊慌后,相互安慰和鼓励。

“大家不要慌,现在最重要的是配合工作。”“遇事不怕事,有事一起扛!”“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都经历了,相比武汉人民,这点事算什么,我们身后有强大的后盾,要有信心。”“居家隔离我们要做好个人防控,家里勤消毒、勤通风,注意监测体温。”……经历过疫情的居民们,相比去年年初,虽有忐忑,但很快就镇定下来。

下楼做核酸检测时,由于电梯运行紧张,大家自觉让同楼道的老人和孩子先乘坐,年轻的则选择走楼梯,避免了电梯拥挤。

挺身而出担当蕴藏在细节里

在疫情防控的前沿,无论任务多么艰

■编者按 近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对重点地区返德人员协查和自主摸排时,发现涉湖北省荆门市1例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马某某,并立即对其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德州日报记者高玉梁与该密接者共同居住于龙元世纪小区2号楼。从8月7日傍晚开始,德州经开区对龙元世纪小区实行封闭隔离。在隔离期间,记者通过亲身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小区居民的隔离抗疫生活。巨,总有挺身而出、默默奉献的身影。

当晚,在居民们等待核酸检测时,工作人员引导大家分成小组,填写个人信息,保持安全距离,依次有序接受采样检测。并不时同大家交流,告诉我们不必恐慌,安心隔离,他们会24小时在楼下守候,有问题随时反映,社区也会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晚上8时许,我们一家开始接受核酸采样。孩子是第一次见到“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特别紧张。工作人员俯下身子,耐心地跟他说话逗趣,引导孩子配合采样。

夜渐深沉,室外依旧闷热,在楼下排队的功夫,已是汗流浃背,可以想象工作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该是多么辛苦。

居家隔离的第3天下午,我们做了第2次核酸检测。烈日下,工作人员在楼下持续工作了3个小时,当所有居民全部完成采样后,他们脱下防护服,身上早已被汗水浸透,脸上都是印痕,大口地喘着粗气。其他工作人员赶紧上前,给他们扇风解暑,这一幕让人动容。业主群里有人说:“他们太不容易了,特别心疼他们,为了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却无以回报。”

隔离的日子里,吃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考虑到隔离当天时间紧张,有的居民家里没有储备足够的食物,于是通知大家可以联系楼下超市,由超市人员将所需用品送至隔离点,再由社区工作人员帮助送至楼上。居民收到的快递,他们也会一趟接一趟地往楼上送。

隔离第3天,社区工作人员帮我采购了一些日用品,送上楼时,他细心地将物品消毒后放在门口。当我向他表达感谢时,他爽朗地笑了:“这有啥,别客气,有事你随时招呼!”

据了解,在楼下24小时轮班值守的工作人员共有12人,他们分成3班,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守护群众安全。“他们顶着烈日,忍受着蚊虫叮咬,日夜守护着我们,还不辞辛苦地为大家送这送那,让人敬佩,更让人感动!”对于工作人员的热心服务,大家都觉得特别暖心。

或许,在隔离之前,我们彼此之间素不相识;或许,隔着防护服,我们看不清对方的脸庞,但此刻传递出的关怀却是那么温暖。

邻里同心股股力量在汇聚

特殊时期,考验着每一个人的心。在这座有着130户居民的建筑里,我深切感受到了大家的人情味,每个人都彼此关心。平时交流不多,但关键时刻,大家的心聚拢在了一起。

隔离期间,心情会有起伏,每当有人在业主群里,焦急地询问何时解封时,总会有人第一时间出现,耐心安抚大家的情绪。群里一位居民说,自己一个人隔离在家,手头还有很多工作,心情特别压抑。马上就有居民提出加她的微信,陪她聊天解闷,还有居民热心地说道:“家里缺什么,随时说。”

居家隔离的日子,让大家的心贴得更近了。一天傍晚,邻居微信告诉我,她在门口给放了点水果和自己做得点心。打开家门,一个手提袋摆在门口,拿在手里,点心还是热的,一股暖流涌入心里。

“隔离让我们暂时失去了自由,但是也保障了更多人的安全,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心齐,相互帮衬,展现出我们小区居民的高素质。”群里,一位居民这样鼓励大家。

热心的居民还有很多。家住1单元7楼的何连海,自小区封闭管理后,一直在群里向各位居民传达社区信息,针对居民的相关诉求及时与社区联系,并组织大家分楼层有序做核酸检测。隔离期间,他成了大家的主心骨。第2次核酸检测时,他在楼下组织居民排队,我跟他简单聊了几句,当谈到大家都在夸赞他时,何连海笑着说:“这有啥呀,咱们都是邻居,是一家人,做这些是应该的。而且,我是一名党员,这时候就应该冲在前面。”

聊天时,他说起自己的一件事。他的儿子在部队服役,隔离当天,儿子正在休假回来探亲的路上,得知有家回不得,特别失落和无奈,只能先去岳父家暂住。白天,他在楼下配合社区人员工作时,与儿子隔着警戒线远远地见了一面。说到这,老人声音哽咽,眼圈发红了:“再坚持坚持,这点困难很快会过去的。”

提到密接者,可能很多人会天然地有所畏惧,但在隔离的这几天里,我看到了大家对密接者及其家人的善意和理解。小区第1天封闭隔离时,密接者的爱人第一时间在群里向大家表达歉意,大家纷纷表示理解。认为谁都不想遇到这样的事,既然遇到了就要共同面对,不需要太过自责,并祝福他们一家健康平安,早点团聚。最能打动人的,就是人心的善吧。

解除隔离盼“疫去云开”

8月12日上午10点,龙元世纪2号楼130户居民,接受了第3次核酸检测。下午4点10分,好消息传来,结果均为阴性。下午6点,在市疾控中心专家指导下,经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领导小组(指挥部)研究决定,我们所在居民楼安全解封。

许多居民主动下楼,共同见证这一时刻。当工作人员宣布解封时,现场一片欢呼。现场也聚集了众多媒体同仁,他们用镜头,定格了这一难忘时刻。

居民白宝强最近一直在配合社区,为邻居提供服务。谈到解封时,他笑得很开心:“大家平安无事,才是最好的结果。”“感谢政府快速反应,果断采取措施,感谢基层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谢谢你们!”居民王涛说。

居民马志勇的一段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解封之时是所有人的胜利,亦是所有人希望的结果,一切如常,就是最美好的日子。

隔离的日子,虽然有些许漫长,偶尔难免感到枯燥寂寞,但点滴关怀铸就的温情驱散了孤独、缓解了焦虑。

“家里缺什么,随时说”,这背后是人性化、精细化的服务;“24小时有人值守,不用担心”,这是有力的保障与支持;“衣服都湿透了,谢谢你们”,这是发自肺腑的认可与感谢……一件件细心事、一句句暖心话,担当蕴藏在细节里,责任落实在行动上。疫情防控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点滴微光汇聚起强大力量,我们手拉着手,终将一起迎来“疫去云开”的那一天。

□ 本报记者高玉梁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