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体育(国际)产业园高端体育装备智能制造项目开工

泰山集团董事长卞志良介绍项目规划
乐陵市委书记樊廷雷主持仪式并致辞
泰山集团副董事长卞青峰讲话
生产指挥中心
生产厂房
项目鸟瞰图


  德州新闻网讯(满芳芳)11月26日,泰山体育(国际)产业园高端体育装备智能制造项目举行开工仪式。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主席李桦,省体育局副局长王延奎,市政协主席、德州市体育产业链链长翟长生等出席活动。
  今年3月31日,省委书记刘家义到乐陵调研,提出了“打造体育产业千亿级企业、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工作要求。山东省成立了由3位副省长挂帅,省体育局、省工信厅牵头的体育产业工作专班。 6月4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来泰山体育调研,给予高度评价。山东省体育产业联合会于9月16日成立,推选泰山集团董事长卞志良为首届会长。德州市成立以市政协主席翟长生为体育产业链链长的工作专班,乐陵市成立以市委书记樊廷雷任组长、政协主席刘德杰任链长的工作专班。
  乐陵市充分发挥泰山集团引领作用,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延链聚合、集群发展的思路,重新拟定了体育产业发展规划,谋划建设了泰山体育(国际)产业园,重点打造高端制造、智慧体育、赛事服务、体育教育、企业并购5大生产经营板块,努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制定了入园企业扶持奖励办法,全力支持泰山集团打造千亿级企业。
  这次开工的高端体育装备智能制造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280亩,主要建设年产2000万平方米人造草坪智能化生产项目、高端体育器材智能化生产项目和年产10万辆碳纤维自行车智能化生产项目,并依托智能化系统,开展智能化改造,达到优化生产工艺、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项目的实施,对打造千亿级企业、带动万亿级产业发展,推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泰山集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拥有国家体育用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是全国体育行业唯一连续两次荣获国家创新大奖的企业,泰山瑞豹全碳互换变速计时车、泰山爱动AI人工智能体质检测一体机,连续荣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自主研发的碳纤维体操产品,已经全面通过国际体联认证,并在2020年全国体操锦标赛中首次亮相,优异的产品性能和稳定性得到了参赛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一致认可。泰山瑞豹PARDUS运动自行车,在最近结束的全国场地自行车锦标赛、中国场地自行车联赛上,国家队队员曹媛、刘佳丽代表四川瑞豹队在女子全能和麦迪逊赛上共摘得4块金牌,被誉为“冠军之车”。
  泰山草坪被称为“会呼吸的人造草”,经运动摩擦释放负离子含量达到森林、湖泊标准,处世界领先水平。泰山爱动以“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医院”方式,通过大数据平台,提供智慧体育、科学健身的解决方案。泰山冰雪填补国内空白,为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
  泰山集团40余年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体育产业不动摇,已经发展成为制定标准的国际知名体育品牌企业。以这次项目开工为契机,泰山集团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聚焦主责主业,努力打造百年工程、百年企业、百年园区、百年品牌。
泰山体育(国际)产业园高端体育装备智能制造项目
  占地面积约280亩,新建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现代化、管道式车间及办公楼约22万平方米,包括年产2000万平人造草坪智能化生产项目、高端体育器材智能化生产项目以及年产10万辆碳纤维自行车智能化生产项目,同时配套智能生产指挥中心等服务设施。主要生产高端竞技器材、智能全民健身器材、两园器材(幼儿园、校园,增加传感器)、冰雪器材、5G科学健身产品、高端人造草坪、碳纤维自行车。向大数据、新材料方向发展,购置机器人、草坪全自动生产线、碳纤维自行车全自动涂装线等,开展智能化生产工艺,专注于智能化高端产品的生产,建设智慧化仓储物流。
  本项目利用企业协同云平台,通过与设备生产企业合作研发定制智能化设备,建设智能仓储物流、大数据、ERP、MES、以及其他集散控制、数据采集工艺规划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智能化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同时借助工业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的有机结合,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环保化、高端化制造运用在体育器材、人造草坪、碳纤维自行车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仓储及物流等多个环节,从而优化生产工艺、节能环保、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建设期自2020年至2022年,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140亿元,利税约20亿元,在当前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与体教融合的政策机遇下,将引爆千亿体育企业,带动万亿产业集群发展。同时新增就业100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100余人,中级技工及以上200余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