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黄河文化 促进文旅融合

——黄河流域(德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演讲采撷

编者按 9月22日,黄河流域(德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在齐河举行。论坛围绕紧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由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石培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家明3位嘉宾,就就德州如何挖掘黄河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发表主旨演讲。现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

全域旅游催征程 黄河风起扬秋帆

区位是德州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市场导向是德州旅游发展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德州要积极对接融入京津冀,主动服务省会城市群,以需求制造供给,以供给带动发展。

突出做好两个落实,对接好重大国家战略。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流域的讲话和关于文化旅游的主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绿水青山理论推进生态保护,打造绿色黄河生态廊道;以两创要求推进文旅融合;以精致化产业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全面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提振发展信心、提升品牌价值、加大融合力度、完善城市服务,打造全域旅游发展的德州示范、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德州实践、文旅融合发展的德州探索、品牌提升打造的德州亮点。

具体操作中,德州要以双循环格局为构架,构建三链系统,即: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强化创新链;面向消费新需求、优化供应链;服务双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做大产业链。在此基础上,要围绕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提升五个能力:一是围绕打造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提升文化旅游治理能力,实现中心城区突破、两翼带动腾飞的新格局体系;二是通过创新创造,提升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的转化能力;三是强化旅游业态模式,提升综合供给能力,做到靠产品说话、以业态赚钱;四是加大品牌打造力度,以“大德之地”为核心品牌,通过品牌凝聚力、带动力、影响力,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五是促进文旅和产业融合,以旅游为动力,优化农业、提升工业、强化服务业,形成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

德州的旅游业发展,可以着力构建“一轴、两翼、一核心、三大节点”的空间体系。做强“京津冀德济”发展轴,成为“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上的文化和旅游发展高地。拓展“西翼”(运河翼)和“东翼”(黄河翼),“西翼”依托运河交通优势、武城四女寺的运河水利工程优势、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古桑园)农业文化遗产公园的农业文化优势,对接国家文化公园发展,形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中的精品文化旅游带。“东翼”全面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打造庆云、宁津、乐陵、临邑、齐河为核心的黄河文化的发展翼,有效提升两侧支撑作用。“一核心”即强化主城区的中心作用,建设环城市游憩带的核心圈层,打造高铁“慢游基地”。“三大节点”即乐陵、齐河、夏津。发挥乐陵的经济基础、农业生态资源优势,展现齐鲁枣乡特色,以休闲、观光为主打产品,成为德州东西向旅游带上重要中心城市和环渤海文化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发挥齐河的区位优势,以休闲、度假为主打产品,以济南及周边城市为主要市场,打造“鲁北江南”形象,成为德州—济南文化旅游产业带上的节点城市。夏津要以黄河故道、民俗文化、康养度假为主要载体,以观光、体验、度假为主要文化旅游产品,成为德州—聊城文化旅游带上能够辐射河北客源的重要节点城市。

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石培华——

儒风德水 大德之州 德行赋能

德州地处黄河故道、运河之滨,位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也要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针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德州文旅创新突破,我总结为五个认识判断和10条创新建议。

判断一:德水之州,因黄河而得名。黄河带来的农耕文明,厚植了德州的文化根脉,造就了德州的灿烂文化。

判断二:当前,文旅发展进入赋能时代,德州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是中华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同时又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千年大运河的文脉流动,历史文化应该为文旅新魅力赋能。

判断三:德州兼具黄河、运河两河文化,黄河文明和商贸文化在德州和谐交融,孝文化和水工文化在德州得到岁月的积淀。

判断四:德州旅游发展遭遇两个空心化的瓶颈制约。一是文化载体空心化,文化资源没能转化成可体验的旅游产品,文旅产业有说头、缺看头、没玩头。二是中心城区旅游空心化,各县市区与中心城区联系较弱,没有形成辐射带动。

判断五:齐河旅游是德州旅游发展的龙头,是山东乃至全国旅游的新样板,其示范带动作用已经初步形成。

基于这5点判断,我提出10条建议:

一、突出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高新技术、文化旅游、医养健康和黄河湿地四大板块功能,打造“黄河度假、快乐齐天”的品牌,支持齐河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黄河文旅港等,做强做精这个龙头。

二、破解中心城市旅游。一要提升苏禄国东王墓陵区,改造集大运河文化、苏禄文化与德州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展示场馆,塑造文旅融合新亮点。把民居逐步改造为历史文化产业园,展示苏禄文化特色民俗风貌。二要强化德州主城区中心作用,充分发挥主城区交通便捷、旅游接待设施完备的优势,承接城市的旅游集散、信息和服务功能,建设城市休闲度假中心。

三、深入挖掘中国太阳谷、大禹文化、董子儒学、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研学旅游名城。

四、充分发挥各类艺术表演场所、艺术表演团体作用,努力挖掘民间乡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如临邑县地方剧一勾勾、宁津的杂技、齐河的绣球灯舞等,万众创意,打造幽默快乐名城。

五、德州南接省会,齐河与济南仅一河之隔,必须坚定推进与济南的文旅一体化,借势借力寻求发展。

六、集成创意发展双河文旅。一方面依托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黄河水街、黄河文旅港等,完善黄河文化旅游的基本脉络。另一方面规划建设大运河文化旅游带,突出抓好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苏禄文化博物馆等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重点推进董子文化街、新街口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培育孵化。

七、充分挖掘后羿、弥衡、颜真卿、苏禄国东王墓和大禹、东方朔等文化资源和文化象征,倾力打造文化产业。

八、充分挖掘冀鲁边区、党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红色人物和事迹,倾力打造红色旅游。

九、德州生态环境好,农业基础好,黄河遗址与现代农业和谐共生,并且打造了临邑前杨乡村旅游、齐河印象云南生态园、乐陵市东部旅游片区、陵城区印象大薛庄生态农业观光园等乡村振兴样板,应进一步发挥优势,打造黄河村落。

十、德州扒鸡、乐陵金丝小枣、保店驴肉、宋楼火烧、夏津银丝面、长官包子、武城旋饼等美食产品丰富,应创新创意,打造美食旅游名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家明——

USP与四个破局之招

USP即“独特的销售主张”或“独特的卖点”。就德州而言,德州地处黄河下游,没有山地景观依托,景观类型丰富度不够,开展旅游更需要找到“独特的卖点”。如何讲好德州的黄河文化故事,是当务之急。

我认为至少有四个方面可以破题。其一就是创建5A级旅游景区。 5A级旅游景区是金字招牌,平均每家5A级旅游景区年吸引游客量为400多万人次,假如门票每张100元,只凭景区门票收入就可达4亿元。景区交通收入与门票收入按照1:1的比例计算,也可收入4亿元。按照1:5的带动效应,5A级旅游景区能带动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同时,5A级旅游景区创建能够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设施提档升级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提升,可以促进招商引资、土地升值,带动商业地产的巨幅提升。

现在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每个省每年只让报1家。前边排队的又多,怎么办?可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也是破局的第二招。

旅游度假区主要由度假酒店、旅游环境、休闲娱乐、旅游地产等要素组成。度假设施集群包括度假酒店、产权酒店、别墅、帐篷营地、房车营地、民宿等要素,旅游地产包括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度假公寓、养老公寓等,休闲娱乐包括高尔夫、跑马场、实景演出等,旅游环境如山里避暑、森林养生、民族风情等。创建度假区成为新的风尚,也是很多地方提升旅游,解决游客“不过夜”痛点的药方。

创建旅游度假区可以促进和引领旅游行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可以促进和引领旅游产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可以成为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新名片。

破局的第三招是打造慢生活小镇。在全世界的旅游发展实践中,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集中旅游建设用地于一个地块,使旅游服务业集群分布在这个地块上。在新的国家公园试行方案中,也特别强调要“在国家公园大门入口区建立特色旅游小镇”。从节点地标看,应该包括特色建筑、酒店、特色餐厅、政府办公楼、休闲广场、公园等。从环境氛围看,应该有河流、山林、景观街道、绿化带。还可以有临水露天茶座、露天啤酒广场以及各种各样的特色活动,努力做到以旅游小镇为依托,为旅游者提供度假取向的旅游生活方式。

最后一招是发展康体养生基地。我们知道,森林环境能给人舒服的感觉。森林中的自然声音,如蝉鸣、流水声等,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林木所释放的负氧离子和芳香精,还有助于提高免疫细胞活性,从而对高血压、抑郁症、糖尿病等病症有显著的预防和减缓作用。齐河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非常适合发展康养产业。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