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群众文化工作者马洋荣获全国“金牌讲解员”

□本报记者李榕本报通讯员吕兵

三载春秋,200余场次的精彩讲解,她用声音讲述红色故事,用行动传承红色精神,为数万名参观者打开了一扇扇穿越历史的天窗。她,就是我市讲解员马洋。

11月30日至12月8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军队系统的195名讲解员参赛,马洋代表山东赛区出战,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荣获最高荣誉全国“金牌讲解员”,这是德州首位获此殊荣的讲解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马洋以其虔诚而炙热的初心,让红色文化生生不息。

历时8个月比赛获全国“金牌讲解员”殊荣

“在我的家乡山东德州,有一位名叫王为民的石油工人,用着同样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清单......”12月8日,在第二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总决赛的舞台上,台风沉稳、极富感染力的讲解员马洋格外引人注目。

谈起比赛的过程,马洋坦言是“痛并快乐着”。今年4月,“红动齐鲁”山东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德州选拔赛启动,马洋从12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代表德州参加全省比赛。从全省初赛的1万名选手,到复赛的500名,再到总决赛的59名优异选手,经过激烈角逐,她荣获“山东省十佳金牌专业讲解员”殊荣。

11月初,得知自己将代表山东参加第二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时,马洋说,“激动得一夜未眠。”此次,我省从各地市挑选了6名优秀讲解员赴上海参赛。“从德州选拔赛,到登上全国舞台,整个比赛历时8个月。尤其是进入全国决赛,无时无刻不在打磨稿子。 ”马洋说,全国决赛需要进行3个环节的终极考核——党史终极问答、随机抽选讲解、即兴讲解100秒。她随机抽取到的讲解主题是“铁人精神”,从前期素材收集,到稿件的成形及视频制作,再到上台演绎,只有短短2天的准备时间。同时,还要进行“即兴100秒”不同对象讲解演练,以及熟练掌握240道有关党史的基础常识。“2天内睡了不到2个小时,喝了16袋咖啡,只有一个信念,不能给咱德州丢人。 ”

马洋坦言,整个比赛离不开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化馆的大力支持。在确定决赛讲解主题后,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连夜协调相关部门,多部门紧急联动,提供相关图片、视频、文字素材等,创作出了以铁人精神为核心,以第一代铁人王进喜到第二代铁人德州“铁人式的好工人”王为民为主线的作品《为民清单》,以及以弘扬冀鲁边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即兴100秒”。

马洋娓娓道来的深情讲述让现场听众潸然泪下,最终获得了国家级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在195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膺全国“金牌讲解员”。

讲好一个革命故事就是播下一粒红色种子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入行第一天马洋就没少吃苦。

今年30岁的马洋从小多才多艺,曾多次参与话剧演出,还担任过晚会导演、主持、编剧。2016年,一次偶然机会,马洋接触到义务讲解,自此开始了她与讲解工作的不解之缘。要想成为一名合格讲解员绝非易事,面对动辄几万字的解说词和背景资料,马洋夜以继日反复背诵练习,并将朗读、舞台表演等经验融入其中,第一次接待参观,就零差错完成任务。“不仅要当好红色文化宣讲员,还要当好红色文化研究员。 ”马洋有自己的追求。有时候为了核准一个单位的前身,理清一次战斗经过或一个有争议的历史故事,她会反复打电话求证,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她还充分挖掘身边的红色故事,在此次全国大赛初赛中,她讲述的《不朽的民族英魂》,就是以自己外曾祖父石俊福——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老兵的视角展开,致敬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无名英雄。“讲好一个革命故事,就是在听众心中播下一粒红色种子。讲解员多一分讲解功力,听众就多一分思想洗礼。 ”在马洋看来,要把遥远模糊的历史拉近,将逝去的岁月和记忆变得鲜活清晰,靠的是真感情。只有带着真心,讲解红色故事才会融入真情,听众才会动容。

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把“老”故事讲出新内涵

“德州是山东开展建党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文化资源载体丰富、类型多样。 ”市委宣传部宣传教育科科长刘海云介绍。目前全市共有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8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个,不可移动革命文物52处、馆藏革命文物484件(套)。

在此前的德州选拔赛中,我市充分发挥了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景区等资源的教育功能,调动起讲解员和导游的积极性,围绕革命人物、革命文物、革命事件和革命精神,深入挖掘整理了78个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的红色故事。“我们怀着对革命先辈、革命英烈和先锋模范人物的崇敬之情,认真对待基层广泛征集到的素材,确保每一个红色故事导向正确、史实准确。 ”刘海云说,通过讲述,一个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了新表达:女扮男装参加抗战的现代“花木兰”邵克,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李青云,以身殉国的“铁血县长”余志远等,从小切口讲述“大人物”,让他们更加有血有肉、可亲可敬。

近年来,我市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求,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阐发、宣传普及、教育传承。“下一步,德州将继续深挖红色资源,探索将红色旅游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串联起来发展。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加快推进革命历史纪念类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档升级。培育锻造一支德技兼备的优质讲解员队伍,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精神,将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刘海云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