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以贫服贫得共赢

□本报记者尹晓燕本报通讯员王志吴华

11月29日,乐陵市化楼镇时家村,63岁的时永宝来到同村时在祯家,为他买来一兜蔬菜并帮忙打扫卫生。两人都是贫困户,时永宝无儿无女,老伴儿去世多年,且年老体弱干不了重活;时在祯今年76岁,孤寡一生,生活不能自理。从2017年6月开始,时永宝走上乐陵市村级扶贫专岗,照顾村里包括时在祯在内的4户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每月能领到372元的工资。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扶贫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全国率先设立扶贫专岗,聘请劳动力较弱的贫困人员就近帮扶老弱病残等特困人员,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赢得尊严,真正走出一条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破解特困群体脱贫解困难题的新路子。

目前,全市共开发扶贫专岗433个,服务特困群体1209户、1866人。这一做法获得了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批示,并写入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

设专岗实现就业脱贫

设立村级扶贫专岗是乐陵市首推的一种扶贫方式,也是其决策层结合本地脱贫任务的一个慎重考量。 2017年初,乐陵市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万人,其中,因老因病因残造成失能半失能的贫困人口占85%,最需帮扶解困的贫困人口占20%,脱贫任务较重。“但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基本上都能通过就业实现脱贫。而在剩余未脱贫的人中,大部分是弱劳动力或失能半失能人群。 ”乐陵市扶贫开发办副主任王玉强告诉记者,通过专题调研发现,脱贫与解困两大难题在乐陵较为突出。比如,因年龄、体力、受家庭拖累较重等原因,一部分贫困户出不了门、进不了厂、干不了重活。还有部分贫困户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基本生活难以自理。这一现实倒逼当地政府探索推出同时有益于两个特困群体的扶贫新模式——“找到最合适的人,去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

乐陵出台村级扶贫专岗岗位管理办法,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为有意愿但劳动能力较弱或其他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员,专门开发设置互助养老、互助托幼、互助助医和互助助残等岗位,向老弱病残幼孤特困群体提供日常照料、就医护理、助残服务、代办事项等服务。“政府买单,被帮扶者享受免费服务,专岗人员通过服务获取报酬。通常情况下,1名专岗人员可帮扶3名特困人员,每天服务时长不少于1小时,每年至少可获得生活补贴4464元,仅此一项可实现稳定脱贫。 ”王玉强说。

德州其他县市区也纷纷学习这一做法并进行实践,村级扶贫专岗已在全市推广开来。

创新方式确保实效

12月2日,在武城县甲马营镇北王庄村,祁丽惠到服务的5户贫困户家中将他们换洗的脏衣物拿回自家清洗。祁丽惠因为一场交通意外导致双腿残疾,丈夫患有精神疾病,夫妻两人被确定为贫困户。今年7月份,她主动报名村里的洗衣专岗,靠领取岗位补贴生活有了改观。“给配了洗衣机,而且活不累,靠自己双手吃饭咱也感觉光荣。 ”祁丽惠说。设置洗衣专岗是武城县的创新做法,他们专门购买了全自动洗衣机,规定1名岗位人员为5户贫困户洗衣物,每月领取岗位补贴372元。

乐陵市西段乡创新性推出了贫困户“互选”公岗模式,由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自由报名、进行村级公示后,召集所有贫困户对报名人员进行民主投票,根据得票多少确定最终人选。最后,由上岗人员、被帮扶贫困户进行互选,被帮扶贫困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心仪的公岗人员,公岗人员也可以根据被帮扶贫困户距离远近进行选择。

陵城区则通过组织专场招聘活动,帮助贫困户通过就业脱贫,目前已累计帮助124人通过村级扶贫专岗就业,76人在村级服务类岗位就业……

为保障充足的村级扶贫专岗资金来源,我市坚持“财政拨一块、集体投一块、社会筹一块”,市财政专门设立扶贫专岗专项资金,整合就业扶贫资金、慈善捐助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等,不足部分本级财政予以足额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村级扶贫专岗资金465万元,推动扶贫成效成倍“放大”。同时,发挥村集体经济作用,鼓励村集体出资兴办公益事业,设置扶贫专岗;发挥爱心企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示范带动作用,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目前已发动19家企业、27家农民合作社出资50.44万元,为贫困户提供扶贫专岗113个。

脱贫解困扶贫扶志

为确保“有岗有人有事”,各地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同时加强监督检查。按照村上用人、镇上管人、人社和乡镇联合监督的原则做好村级扶贫专岗的聘后管理工作,坚决杜绝虚设岗位、骗取补贴的现象和行为发生。

同时对村级扶贫岗位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技能培训337次,培训贫困人口2213人次。制定扶贫专岗岗位考核办法,定期对专岗人员服务开展满意度调查,对综合得分低于8分的,进行再培训,当月补贴按80%发放;对综合得分连续两个月低于7分的,予以解聘。采取差异化补贴方法,以3户为标准,对于帮扶3户以上的上岗人员,每多帮扶1户补贴增加50元,形成勤劳者多得、多劳者先得、不劳者退出的长效机制。

国务院扶贫办督察专员、开发指导司司长海波在对村级扶贫专岗这一扶贫模式调研后认为,为勤劳朴实、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发公益岗位,变简单的分钱分物向探索奖补、以工代赈等方式转变,让他们就近靠劳动实现有尊严地稳定脱贫,被帮扶对象生活品质有效提升,达到了脱贫与解困有效结合、扶贫扶志服贫的多赢效果。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