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纤维检验所——“红色引擎”锻造纤检铁军

□本报记者任立松

“经过科研人员不懈攻关,我们研制的HVI校准棉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11月8日,市纤维检验所所长张乐柱兴奋地对记者说,这意味着,我国HVI校准棉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将被打破。

HVI是大容量棉纤维测试仪的英文简称,其对棉纤维的测试结果,也是目前全球唯一公认的权威数据。校准棉的功能类似于校准电子秤的标准砝码,市纤维检验所作为全国唯一设在地级市的国家棉花标准样品研制基地,承担我国棉花标准样品研复制和HVI校准样品的国产化重任。

一个地级市纤检所,何以能发布国家标准?

24年攻关棉花标准样品研制

事实上,自1995年市纤维检验所已经开始研制校准棉,至今,已发行9种校准棉。

由于我国种植棉花点多、面广、品种多,加之棉纤维是天然生长的,纤维长短不一、状态千差万别。如何遴选出均匀性、稳定性好的棉花,是一道不小的坎儿。为此,每研制一款校准棉,市纤检所的研究人员都需要冒着酷暑严寒跑遍全国各大主产棉区,甚至远至新疆。

尤其在研制HVI校准棉时,为了保证样品的覆盖面,需要找到最长和最短纤维两个极值。纤维长意味着品质高,相对容易;但短纤维棉花早已淘汰掉了。

市场上找不到,就自己培育、种植,研究方向历经确立、推倒、再确立的过程,最终决定从种子培育入手,并数次前往位于河南安阳的棉花研究所种子基因库协商,从种子基因库里拿到了十几颗珍贵的短纤维棉种。经过一个种植期的培育,如今已经取得了可喜进展。“可期的将来,我国的HVI校准棉将打破国际垄断,实现国产化。 ”张乐柱说。

年检验量高居全省榜首

不久前,全国纤检系统棉花检验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测评活动落下帷幕,来自全国的52名技术人员同台竞技,山东省5名技术员达到优秀水准,其中,有3名来自德州市纤维检验所。

虽设在地级市,但德州市纤维检验所却是除新疆外,内地检验面积最大、检测设备最多、技术实力最强的国家级棉花实验室之一,年棉花检验能力可达30万吨。检验质量在全国棉花质量监督抽样中始终在全国前三名,屡次拿下第一。

在这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守规矩”的“四特”精神,既是这支铁军的口号,也是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仅2018年,他们就完成棉花检验量达32万吨,人均完成近8000吨、3.6万个样品检测。

值得一提的是,市纤维检验所还免费为全市棉花加工企业出具检验公证证书。武城县金亿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俊涛就是受益者之一。“出具检验证书免费,连检验后的棉花都全部归还,还免费提供棉包条形码,让企业真正零负担。 ”刘俊涛告诉记者,每年公司可节约成本五六万元。此外,市纤维检验所还与企业建立了联系制度,只要棉花加工企业遇到难题,一个电话,随时上门提供免费服务。

党建引领,锻造纤检铁军

在市纤检所,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里有全市首创的党性体检平台。这套系统为党员量身制定了完善的党性体检标准,设置共性指标16项、个性指标4项,经过测试最终形成党性体检报告,既让党员照镜子、正衣冠,也摸清了党建工作的短板。

冉翔涛,既是标准科科长,也是一名党员,承担着校准棉研制的具体工作,其中,最让人头疼的环节,是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一种样品的数据处理过程,最少也要2个多月。冉翔涛叫响“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口号,认真细致分析,为研制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急难险重面前亮出党员身份,已经成为驱动市纤维检验所各项工作不断创造奇迹的法宝。 ”张乐柱说,高标准的技术要求、高水平的业务开展、规范化的党建引领,是德州纤检文明创建的内在要求,也将为德州纤检实现文明腾飞注入不竭动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