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邓静通记员 申寰)3月21日,记者从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推进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将继续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主题,以“健康德州·幸福家园”建设为目标,着力实施医疗服务大提升、深化医改大推进、公共卫生大强化、人口均衡大发展、全民健康大保障五大工程,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医疗服务大提升工程。强化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快东部医疗中心和市妇女儿童医院、市中医院病房楼等3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力争上半年、市中医院病房楼年底前投入使用。协调推动15个县级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对外战略合作。高质量开展“双招双引”,推动二级及以上医院全部与上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实施重点专科培育计划和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培养计划;着力提高医疗质量安全。强化市、县级质量控制中心建设。二级以上医院全面落实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等6项制度;重点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推开乡镇卫生院评价,启动示范卫生室建设“百千万”工程。实施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计划,在市属医疗机构选派部分医务工作者到驻点乡镇卫生院帮扶工作不少于1年。

实施深化医改大推进工程。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全面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11月底前完成首次绩效考核工作;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年底前实现各县市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覆盖,在实行“六统一”(统一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药品耗材目录、药品耗材企业配送)的医共体内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基金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支付政策;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政策;加强县级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开展综合监督“深化落实年”活动,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3项制度,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行业信用机制、综合监管结果协同运用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 5月底前落实市级居民电子健康卡节点系统建设方案,7月底前完成贫困人口预制发放和三级医院完成全流程识读应用任务,10月底前二级医院、医联体、医共体、医院集团成员单位实现全流程识读应用。

实施公共卫生大强化工程。提升公共卫生工作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培训、考核和技术指导,提升传染病防控、慢病和职业病防治、卫生应急工作能力。开展“预防接种提升年”活动,大力提升采供血能力,进一步加强急救体系建设,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处置;强化重大疾病防控。强化流感、手足口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病综合防控,德城区、禹城市争取顺利通过国家级、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实施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实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提档升级。做实做细2.0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签约服务质量,保障对重点人群、重点病种提供签约服务,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今年底前,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面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开放。

实施人口均衡大发展工程。推动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组织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政策全面落实落地,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提升妇幼健康保障水平。实施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健康儿童行动计划” 。实现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妇女“两癌”检查城乡全覆盖;加快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完成《德州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编制并负责组织实施,推进9个在建重点医养健康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医养结合工作步伐,积极培育医养结合“德州经验”“德州模式”。依托省级医养健康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培训中心,建成我市分中心,满足医养健康产业和医养结合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实施全民健康大保障工程。全面推进健康德州建设。认真执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完善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市级卫生村镇创建,启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打造一批健康家庭、健康机关等健康细胞示范单位;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全面开展“健康德州·幸福家园”主题宣传。打造“健康德州”宣传品牌。开展“最美健康卫士”“德州好医生、德州好护士”评选活动。积极创建“健康促进示范县”“健康促进医院”,打造优秀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市级公众急救培训基地,大力开展“无烟单位”创建、百场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教育“六进”等活动。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