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查与思考

□本报记者杨德林

    1月21日,记者在临邑县临邑镇后庞村采访看到,排列整齐的平房,树木环绕,又长又深的胡同把各家各户串连起来,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有小公园、健身广场、文化长廊。“后庞村是省定贫困村,以前道路坑洼不平,乱涂乱画、乱倒垃圾现象经常发生,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以改变村容村貌为突破口,打响了一场环境卫生攻坚战,并建立了长效机制,使后庞村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文明乡村。 ”后庞村党支部书记牛德锋告诉记者。

    去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五个“振兴”要求,落实省委工作部署,努力在全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 2018年3月底,市委书记陈勇带领各县市区委书记到武城县学习调研,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研究部署;在出台乡村振兴5年规划和5个专项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率先突破三年行动方案,坚持因地、因时制宜,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在能够突破的地方率先突破、能够突破的领域率先突破。

    顶层设计,加强规划,选好路子更要打好底子

    走进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抬头寺镇张庄村看到,村通路平,环境整洁,家家户户进行了旱厕改造,天然气替代了煤球炉取暖,村里土地全部进行了流转,发展了苗圃和奶牛养殖产业,村集体建设了标准化厂房,一年收入70万元,实现了村强民富。

    张庄村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乡村振兴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要想抓好抓实,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管当前又管长远,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拍脑袋上项目。

    吃透政策才能找对路子。我市组织各级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内容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编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学习资料》,举办了浙江大学·德州市乡村振兴战略专题研讨班,学习借鉴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经验。经过充分学习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去年12月,《德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印发,《规划》包括11章、42节,对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定位、空间布局、核心任务、保障机制作了明确要求,使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总纲领和路线图。

    选好路子更要打好底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业农村领域的深刻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必须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破解制约乡村振兴的“地、钱、人”等瓶颈,为农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要破解“地”的问题,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承包经营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必须进行突破。武城县在全省率先为规范流转土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使农地“三权分置”实现证件化、具体化。出具“一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具《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认定书》,使土地经营权价值不仅“看得见”,还能“摸得着”。建立“一池”,在全国首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项目池”承接机制,有效破解了抵押的土地经营权变现难、处置难问题。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希望。为了让更多的人才留在农村、扎根农村,我市制定《德州市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畅通人才、智力、技术下乡通道。引进农业高端领军人才23人、“三支一扶”大学生1841人,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500余人。17家单位入选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培训贫困村科技带头人2800人、新型职业农民9000余人。乡村人才公寓达到1133套、面积6.33万平方米。

    因地制宜,因村制宜,选准突破口,协调发展

“村里种植的龙峰桃,是由山东理工大学引进种植的新品种,个大甜度高,1公斤卖到了20元。 ”谈起村庄发展,武城县李家户镇西店村党支部书记李福祥抑止不住兴奋心情。西店村是一个有426人的小村庄,但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趟出了新路子。该村建成了全县第一个乡村人才公寓,村里常年居住着来自山东理工大学、潍坊临朐林果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10多名专家、教授,带动培养本土乡村实用人才180余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共发展了200亩西府海棠、200亩龙峰桃、100亩三红梨、150亩林下中草药、50亩藕塘鱼塘等10个产业项目。目前,西店村每年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6000元。

    我市有近8000多个村庄,发展基础、条件相差很大,在乡村振兴路径上坚持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充分尊重基层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选准突破口, (上接1版)放大优势,以点带面,协调发展。“中国梦”“二十四孝”彩绘栩栩如生,新建的文化广场歌舞不断,德城区黄河涯镇焦庄村是全国文明村庄,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从文明丧葬、红白事简办抓起,坚决抵制要高价彩礼、婚闹恶俗风气,每月定期举办儒风讲堂,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实现了以好村风带民风、家风,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我市以建设周边城市“放心农场”为目标,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发展农业“新六产”,成功引进水发集团、江苏绿港等农业高新企业,雅培醇源牧业、东君乳业等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相继落户,从而带动了大批村庄经济发展、村容改貌、群众富裕。

    生态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内容,我市各级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两个文明”一起抓,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培育新农民。我市开展省、市、县美丽乡村示范村“三级联创”,重点打造100个田园综合体、1个国家级特色小镇、5个省级特色小镇、10个市级特色小镇。坚持点线面结合,整建制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大力实施“七改”工程,完成农村厕所改造11.8万户,51.2万户农村居民用上了干净卫生厕所;完成气电代煤5.3万户。村里干干净净,农民高高兴兴,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党建领航,筑基强本,选好用好“领路人”,拓宽致富路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走进平原县前曹镇郑庄村“两委”大院,展板上一幅幅照片生动再现了该村党支部勇于探索,带动村民致富奔康的生动历程。自2017年以来,该村由党支部牵头成立了郑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中经营全村土地,村民“以地入股、按股分红”,探索出农业大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郑庄经验”。该村共有115家农户加入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余亩,目前已经进行了两轮分红,一亩地年纯收入超过1300元,明显高于农民自己种地收益,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同时,还增加了一份打工收入。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坚强保障。去年我市全面落实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全面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两委”换届后支部书记中60岁以上的减少14.5%,致富能手比例提高13.8%。全面推开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目前913个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入社农民4.75万户,适度规模经营土地26.8万亩。这项工作,既促进了农民、集体双增收,又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通过土地这个纽带重新把农民组织起来,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