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悬巡察利剑 护航人民利益

日前,全市医疗卫生领域专项巡察已经结束,各巡察组正在撰写修改巡察报告。自7月25日专项巡察启动以来,各巡察组将“剑锋”指向群众最关注、矛盾积累较深的公立性医疗卫生单位,深入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专项巡察。

今年,我市聚焦权力运行的焦点、群众关注的热点、日常监督的盲点,统筹安排常规巡察、专项巡察,运用市县联动、提级巡察、交叉巡察多种方式,深入推进全市巡察工作开展。巡察已成为推动管党治党各项工作落实的“传导器”,成为倒逼广大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的“悬顶剑”。


精准靶向发力形成持续震慑


如何有效发现问题,是做好巡察工作的前提和关键。“中央、省委巡视的主要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巡察工作也不例外,就是始终聚焦问题、全力发现问题、真实反映问题,形成持续震慑。 ”市委巡察办主任卢金岭介绍说。

巡察是政治巡察不是业务检查。市委将巡察工作分别列入常委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党的建设三个工作要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巡察工作的根本评判标准,坚持人民群众痛恨什么、反对什么,就重点巡察什么、整改什么,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市委主要负责人亲自圈定巡察对象,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突出巡察重点,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开展巡察,严格用纪律的尺子衡量被巡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行为,精确制导、持续发力。每轮巡察前,市委巡察办都会协调组织、审计、信访等部门和市纪委监委相关室,收集涉及被巡察单位和对象的信访举报、网络舆情、审计报告、年度考核、民主评议、12345市民热线投诉情况等信息,供巡察组参考研判,从而提高巡察工作的针对性。

今年以来,我市先后完成了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开展了一轮常规巡察,启动了一轮医疗卫生领域专项巡察。正在进行的卫生领域巡察涵盖了市、县、乡、社区四级公立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5个市级公立性医疗卫生单位、43个县级公立性医疗卫生单位、152个乡镇卫生院和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是我市首次大规模、大范围对医疗卫生系统进行专项巡察,基本实现了全市公立医疗卫生单位的全覆盖。


升级巡察“战法”保证巡察效果


今年,市委探索巡察新模式,以市带县、联动配合,启动了两次“集团作战”式的专项巡察,巡察规模不断扩大,震慑效果不断提升。

扶贫领域专项巡察中,市委派出5个巡察组,采取市县交叉联动方式,对10个县市区的83个乡镇、618个省定贫困重点村,以及与扶贫有关的5个市直部门及51个县市区对口单位进行直接巡察;医疗卫生领域专项巡察,首次同步运用了市县联动、提级巡察、交叉巡察三种方式,将县级巡察组人员分别编到市级组,采取县级巡察异地交叉的方式,对72家市县乡三级公立性医疗卫生单位进行直接巡察。

在专项巡察中,市县巡察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首次吸纳了部分乡镇纪委书记参加,实现市县乡三级联动,为巡察工作注入新活力。“采用市县联动、提级巡察、交叉巡察等巡察方式,最大程度减少了关系网和说情风对基层巡察工作的干扰,更有利于巡察组发现问题。 ”市委第一巡察组组长宋明华介绍。

同时,巡察过程中,市委巡察办还协调有关部门,借助市县两级大数据比对系统汇总数据,实现数据共享,精准发现问题线索;规范巡察信息数据的统计口径和报送要求,做到市县巡察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效应叠加。

巡察新模式的运用,让巡察工作得以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扫描推进,让巡察利剑直插基层,让各类问题无所遁形,真正打通了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聚焦问题整改做好“后半篇文章”


9月4日,市纪委监委网站公布扶贫领域专项巡察被巡察党组织整改情况:问题已整改到位1180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95人、组织处理63人、其他处理203人。这组数据,反映了专项巡察的成果。

巡察整改落实不到位,巡察效果就会打折扣。我市将被巡察单位整改落实情况列入全市综合考评体系,要求分管市级领导对整改情况签字背书,强化巡察整改硬约束;对巡察过程中发现的可立行立改的问题,巡察组第一时间反馈,并督促被巡察对象整改;巡察结束后,各巡察组将发现的问题全部反馈给被巡察对象,限期整改、督促整改,整改结果既在内部通报,又向社会公布。

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纪委和组织部门的联动,明确由相关派驻纪检组督导被巡察单位的整改工作。规范巡察与执纪监督的协调衔接程序,对巡察发现的问题线索优先办理、快速跟进。今年以来,针对巡察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市委巡察办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开展专项治理活动5个,有力推动了面上问题的解决。

截至目前,十五届德州市委共启动了五轮巡察,发现和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强化了“两个责任”的认识和落实,净化了政治生态。据统计,前四轮巡察发现问题1761个,整改完成1313个;第四轮425个问题正在整改,发现问题线索763个,党纪政务处分215人,组织处理303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