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面建立走向全面见效——全市河长制实施一年工作纪实(上)

减河湿地水清景美。记者周坤摄

“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推动河湖管理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8月28日,市领导在2018年市总河长会议上这样要求。

2017年8月,市总河长第一次专题会议召开,审议通过河长制相关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河长制工作建章立制,逐步延伸至基层。一年后,市总河长会议再次召开,曾经实施的制度、办法已经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履职常态化,巡查全面覆盖

9月6日,陵城区区委书记马常春、区长李希岩先后来到马颊河、德惠新河例行巡河。一行人仔细察看河道日常保洁、水体水质、河长公示牌设置,并在周边详细了解乡村级河长履职情况。德惠新河的河长李希岩还现场抽查了德惠新河徐家桥公示牌上的二维码和监督电话。

9月上旬,该区先后有6位区级干部到所包河湖进行巡查。今年以来,陵城区区级干部累计巡河181人次,乡级510人次。在全市范围内,县级干部累计巡河1334人次,乡级11820人次,市级河长巡河也达16人次。巡河期间,各级发现并督促解决河湖问题237项。“真领导、真管理的第一步是真巡查。今年,咱们市委书记、市长率先垂范,各级河长积极开展巡河护河,目前全市已实现河湖巡查全覆盖。 ”市河长办主任、水利局局长邢朝峰表示。

2017年,河长制在德州市县乡村四级全面建立。让这一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作用,成为摆在各级有关领导面前的首要任务。

今年3月、7月,山东省委书记、省长先后签发第1号、第2号省总河长令。8月初,市总河长陈勇、陈飞也签发我市第1号市总河长令,对加强全市河长制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强调。市总河长令明确提出,今年是我市河长制由全面建立转向全面见效、实现有名有实的关键之年,也是向河湖管理顽疾宣战、还河湖以健康美丽的攻坚之年。要围绕生态河湖建设,重点加强七方面工作。其中,严格落实河长巡河履职,被摆在七项工作的首位。“按照第1号省总河长令关于开展各级河长巡河的要求,县级河长每月巡河不少于1次,乡级河长每旬巡河不少于1次,村级河长每周巡河不少于1次。我市规定,县级河长每次巡查不少于1天,巡查长度不少于负责河道(段)总长度的20%。 ”市河长办副主任、水利局党委委员李宝龙介绍。

河长巡河制度明确了各级河长巡河任务,有力推动了河长巡河履职的常态化。此外,第1号市总河长令提出的建立河湖管护长效机制、落实“清四乱”和“清河行动”回头看、加大汛期水污染防治、落实防汛责任、强化部门履责和督考问责、推进“一河(湖)一策”实施和生态河道建设等要求,也被各级河长严格贯彻执行。“今年汛期,我市得以平安度汛,明显得益于各级对总河长令的认真落实。 ”市水利局河道工程管理处主任李加峰说。

整治实效化,生态明显改善

7月18日,夏津县河长办的许斌、徐承洋等多名同志和当地聘请的勘察设计公司工作人员来到青年河边,开展划界工作。此前,他们一行人已经沿着当地郑渡干渠、青年河等6条河道,在野外工作了10多天。

许斌等人从事的划界工作,规范地讲,叫做重点河湖及闸坝管理保护范围划定。过去,由于管理范围不清晰、土地权属不明确,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正常管理和保护工作难以有效进行。明确权责,成为破解“九龙治水”关键一步。对此,《山东省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提出, 

(上接1版)组织开展河道(含水库)及湖泊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落实河湖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并埋设界碑界桩。

根据相关意见,2018年底,市、县(市、区)级重要河湖的划界工作须全部完成。为做好该工作,市政府批复出台《德州市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并于3月底前将工作细化落实到基层。

“围绕划界,市、县两级落实工作经费2000余万元,半数以上县市区工作方案现已正式实施。”市河长办负责相关工作的科长李岩介绍。目前全市已有700多公里河道正在开展划界工作,进度符合预期。

“市里要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活动。只有事先明确了河湖的管理保护范围,联合执法才能有的放矢。”市水政监察支队长孙连河表示。

抓紧确权划界同时,“清河行动”回头看也在扎实推进。

201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部署实施“清河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去年以来,各级累计清理河道1万公里以上,查处“八乱”行为6000余件。如何让这一有效措施深入发挥作用?今年6月,“清河行动”回头看全面展开,我市要求各县市区11月底前,对2017年“清河行动”以来遗留问题和反弹、新增问题进行全面清理整治。

9月5日,平原县水务局德惠新河管理段段长纪善胜带领3名河管员在德惠新河王明川段清理沿河垃圾一处。这是该县开展“清河行动”回头看以来,清理掉的第16处沿河垃圾。“河道沿岸垃圾能够被及时发现并清理干净,离不开河管员每天认真细致地巡查。”平原县王凤楼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宪国认为,河湖整治见效,关键在管护力量不断加强。

就在一两年前,平原县的河湖管护人员还不足50人,如今当地各级河湖管护人员已增至228名。管护力量的增强,可以及时发现并制止、处置“八乱”行为。截至目前,我市已落实各级河湖管护人员5220名,通过扎实开展“清河行动”回头看、“青春护河(湖)五大行动”,累计清理整治涉河违法建筑284处、阻水障碍及林木237处、渔网1000余套,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河道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管理智能化,履职公开透明

“这个信息管理平台3月份启动建设,6月27日在德州政务云平台部署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通过它,我们能实时看到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在线巡河情况、问题报告及处理情况、公众投诉等方面的数据,并可快速查询河道、水库、闸坝等工程设施及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相关信息。同时,我们还可以对河湖管理保护相关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为河长决策提供参考。 ”在市河长办唐慧慈工程师的操作下,我市投资650万元建设的智慧河湖长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市水利局智慧河湖长指挥调度中心大屏幕上,全景式展现出来。“智慧河湖长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上线运行,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河湖信息化管理一张图。同时,在全市骨干河道重点河段,我们新增视频监控、水情、工情站点60余处,同步实时监测。此外,还将河湖巡查、问题上报、协作处理、统计分析、工作考核等纳入信息化、一体化动态管理。”李岩表示。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河长制的落地见效提供了极大支持。过去,市河长办要了解县级以下河长巡河情况,需要各级逐级统计上报,耗时一般在两个工作日。各级河长的履职情况也只能通过现场检查、统计报表、简报信息等形式监督考核。如今,借助信息管理平台和河长APP记录的实时数据,市河长办能直接统计河长履职到位情况。李岩表示,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挖掘等技术为手段,为解决河长制工作中遇到的责权划分不清、协调沟通不顺、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实现河长制工作的高效性、便捷性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除了新的信息管理平台和监控系统,我们还借助河长巡河APP、警长APP、即时通讯等手段密切各级沟通联系。”李岩打开手机,在两个APP上,看到巡河日志、事件记录、河湖档案等工作资料。

□本报记者王贺本报通讯员刘吉贵崔金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