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如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德州市出台具体举措


  日前,《全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年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今年,德州将把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重要抓手,围绕“精准承接、科创协作、农业改革、人才引培、生态环保、资源互通”六条主线,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推动一批重大政策、重要事项和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助力加快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进程。


  承接高端产业转移》》

  积极承接京津冀优质产业资源转移,全市全年引进京津冀鲁区域实体招商项目100个以上,打造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加快推进集中承载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


  “放心农场”建设》》

  打造市级“放心农场”,培育发展和评选认定15家以上京津冀鲁及周边城市“放心农场”。
  力争全年新增设施蔬菜5万亩,专业蔬菜园区15个以上。争取年内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验收。
  力争今年由农业服务公司联合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乡镇为农服务中心40处,新增一处市级综合为农服务中心,土地托管服务面积120万亩以上。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018年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收集率达到97%,县城污泥规范化处置率达到65%,中心城区污泥规范化处置率达到80%。
  力争年底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9。确保完成总造林20万亩、总植树2500万株任务。
  提高城市绿地率,大力开展裸露土地绿化工作,建设节约型、功能性绿地,因地制宜打造绿化精品项目。


  科技创新协同协作》》


  力争全市3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大院大所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2018年实现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0项,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建设山东省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快建设市级产业研究院,重点推进清华大学化工产业研究院和山东大学德州研究院落地。力争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到80家。
  力争实现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500亿元以上。力争全市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100个,其中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科技创新平台30个以上。


  人才资源引进集聚》》


  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9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500人以上。
  全年举办招聘会40场,引进大学生1.2万人左右。
  研究制定“假日专家”工程实施办法,推进柔性引才工作,打造“1小时人才圈”。
  编制“德州英才”数据库,聘请一批德州市人才工作顾问,推动以才引才长效化。



  社会事业合作共建》》


教育

  加快推进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引入工作,积极争取促成北京王府学校、首都师范大学与我市的合作办学。

  依托京津冀鲁汽车职教联盟,输送优质技能人才。
  依托世界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平台,推进首都高校、科研院所与我市企业开展校企、院企合作。
  探索开展国际办学合作,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选派优秀教师赴东盟国家任教和文化交流。
医疗
  与京津三甲医院合作共建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等一批专业医联体,打造区域医疗服务新高地。
  邀请京津知名专家定期来我市坐诊授课,探索推广互联网+医疗远程诊疗模式。
  打造心脑血管疾病防控与同治院士工作站等一批名医工作站、工作室。
  开展“德州市中青年医学专家培养计划”,选派医护人员到京津冀知名医院进修学习。
  支持陵城区与北京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合作建设“哈特瑞姆心脏中心”、禹城市与北京阜外医院及安贞医院等共建“心血管疾病诊疗质量检测基地”。
旅游
  积极对接国家旅游局和省旅发委,全年争取各类扶持资金500万元以上。
  推进夏津德百旅游小镇、庆云迪趣欢乐水镇、齐河动植物园等项目建设,争取全年1个项目建成开放, 2个项目开建。1-
文体
  积极推进全市文化产业与京津文化产业全面对接,重点加强德州董子文化街、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夏津德百旅游小镇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与京津的合作发展。
  推动与北京中传未来投资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加快乐陵“中传智慧文化广场”百乐里项目等文化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潘晓泉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