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旧动能转换蓝图”绘就,4年后——新经济增加值占GDP三成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王南通讯员单冬芝李玲玲

13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日前我市正式印发实施《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实施规划》规划期为2018-2022年,是指导和引领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纲领性文件。

主要目标

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

到2022年,着力建设一批动能转换新基地,打造一批动能转换新亮点,形成一批动能转换新经验,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市GDP比重达到8%左右,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5%。

新兴产业逐步成长为新增长引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传统产业基本完成智能化改造,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产业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绿色动能持续增强。产业跨界融合态势更加明显,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不断增强。

京津冀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全面建成,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22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左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创新谷”、高新区(禹城)中央创新区、齐河中关村海淀高新园区三大创新平台的创新能力大幅提高。东部城区建设取得实质性效果。齐河特钢产业园、齐河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临邑高端石化产业园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高端品牌创建行动取得重大成效,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生态德州·放心农场”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到2022年,“三品一标”产品产地认证面积占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的60%以上;工业企业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产品占比不断降低,中高端产品占比明显提高。

到2028年,基本实现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科学规范、运转高效,要素投入结构、产业发展结构、城乡区域结构持续优化,市场活力充沛,发展动力强劲。

主要措施

优化拓展区域融合空间

我市动能转换空间广阔。从产业空间看,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省级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功能定位日益清晰,将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高端高质高效产业的集聚区、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

从区域空间看,我市地处京津冀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之间,有利于向北对接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向南对接融入省会城市群,借势借力两大区域的优质资源和广阔市场,优化拓展区域融合空间。

从城乡空间看,有利于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资源自由流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进一步打开城乡发展空间。从生态空间看,我市承载着建设京津南部山东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大使命,将利用环保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绿色化水平,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空间格局。

形成“双区”引领发展布局

突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功能地位,率先突破,打造标杆,形成“双区”引领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格局。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打造产业生态圈,形成新能源、大健康、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聚地,将其建设成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引领区。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打造创新生态圈,营造有利于创新要素集聚的创新创业环境,形成大健康、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增长极,将其建设成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引领区。

重点发展六大新兴产业

沿京台高速、京沪高铁纵向交通干线,打造以齐河、禹城、临邑、平原、中心城区为主体的新兴产业集聚轴,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六大新兴产业。

沿德滨、德上高速公路等横向交通干线,打造以宁津、乐陵、庆云、武城、夏津、中心城区为主体的传统产业升级带,重点发展绿色化工、纺织服装、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六大传统产业。

建立重点项目推进机制

我市要加强项目推进实施。建立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重点项目推进机制,聚焦重大工程,列出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实施领导包抓重点项目责任制度,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个年度目标、一名市级领导、一套工作班子”的“四个一”工程,确保每个重点项目都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

建立项目动态管理机制,采取自上而下统筹谋划和自下而上提报筛选相结合的模式,筛选确定入库项目,全面形成“全市一张图、一个项目一张表”的工作格局;按照我市产业发展重点和未来产业布局,每年在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等方面,谋划确定一批重点推进项目。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