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

 

个人简历:

    王志强

    20039月至20077月,在德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读

    20079月至20109月,在德州日报·长河晨刊工作,担任记者。

    201010月至今,在德州晚报先后担任新闻采访部副主任、首席记者、民生新闻中心主任。

业务成就:

    一、领导认可

     采写稿件先后获得两任市委书记的批示。《无家可归,一家四口蜗居桥下》获时任市委书记雷建国同志的批示。

     《德州好兄弟 感动两座城》一稿获得时任德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书记吴翠云的批示。

2014年,我所采写的稿件获得了德州四大领导班子主要领导的批示。

2014年,采写稿件除了获得吴翠云的批示外,参与报道的“问计京津冀”系列报道,获得时任德州市长杨宜新的批示;《德州出租车司机九成未做过体检》获得时任市政协主席袁秀和同志的批示。

二、专家认可

20115月,《乐陵三对妞被坚强》一稿获得山东省新闻奖一等奖,并先后被省委宣传部和中宣部作为三项教育活动的典型。

20125月,《平原诞生带电作业世界纪录》一稿获得山东省新闻奖二等奖。

20135月,《我市急救车收费明码标价》一稿获山东省新闻奖二等奖。

20145月,《捕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幸福——本报记者专访毕淑敏》一稿获得山东省新闻奖二等奖。

      等等。

三:业内及社会影响:

      在德州本地,先后获得德州十佳记者提名奖、德州市十佳记者,荣获德州首届文化英才称号。另外,采写的稿件先后在《华西都市报》、《中国青年报》、《博爱》、《警察》、《人口导报》、《健康时报》等报刊杂志发表。

 

                      做有温度的新闻

 

真实报道,客观记录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如果我还有机会重新从事新闻工作的话,一定会遵守新闻工作的基本操守,公正、真实、客观、全面去报道新闻,不受利益的诱惑。”2013年,记者节前夕,曾经的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坦承,为获取更多名利,其受人指使,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连续发表针对中联重科的大量失实报道,致使中联重科声誉严重受损,导致广大股民损失惨重。陈永洲告诫同行“要以我为诫”。

    陈永洲触动了媒体的底线,牺牲了新闻的生命,也埋葬了自己的新闻事业。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搞有偿新闻、新闻敲诈、虚假报道,这是记者的从业底线。不论媒体还是记者,都应该自尊自重,守伦理、有底线的媒体才能走得更坚实,更长远。

    德州晚报的记者始终坚守职业道德,因为他们坚信:守卫职业伦理,媒体方有公信力。

    比如,201012月中下旬,“坚强妞”事件为我省刚刚开展的“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作了生动注释。正在试刊期间的《德州晚报》客观、完整地还原了事实真相,令炒作和煽情相形见绌。

     时间回到201012月中旬,一则“三岁女童照顾高位截瘫父亲”的帖子在网络上疯传,帖子的主人公就在乐陵市黄夹镇。帖子的内容大致为:年轻小伙董建设瘫痪在床,妻子离他而去,父亲和继母不管不问,三岁的女儿欣怡维持着这个家。“幼童”“苦难”“孝行”这些抓人眼球的元素同时出现在一个帖子里,迅速博得了网民的同情。

    获知这一线索后,《德州晚报》记者对此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并且第一个开始着手调查。在采访准备过程中,侧面获得的信息让记者疑问重重:“卧床三年,三岁娃支撑着家”?“狠心父母,对残疾儿子不闻不问”?

    显然是有悖常理而不能令人信服的。

    进行详实地采访证明网络所言并非全部真实:三岁孩子无法照顾残疾爸爸三年;董建设的父母不仅照顾残疾的他,而且需要打工赚钱,以还清此前他看病欠下的债务……换言之,网帖为了博得人们的眼球和同情,对事实进行了有目的地遮蔽和断章取义。

     而有些媒体已经进行了片面的失实报道,把三岁妞“被坚强”和父母的“寡情”作为了博取受众同情的噱头。

    《德州晚报》记者将深入采访的事件真相,连续撰写三篇稿子,对董建设一家的真实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这些稿件一律用客观的事实说话:原来董建设的父母照看他之外,还要打工还董建设欠下的债务;原来一些媒体仅仅听取董建设的说辞,没有采访他的父母和同村乡亲;原来懂事的三岁孩子会被某些媒体哄骗着摆姿势对镜头……

    报社通过舆论引导,既对假新闻进行了澄清,随后又让大家对这个苦难家庭进行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充满人文情怀

做有温度的报道

 

    新闻关注人,关注平凡人的故事,写出带着温度的新闻。

   采访鲍翠平,是一段令人难忘的记忆,难忘的是因为她的故事。

她是宁津县柴胡店镇鲍权村人,1992年出生。她8岁那年,她家的生活突然全都乱了套。

  2000年的一天中午,一向精神不正常的母亲突然间大喊大叫,瞪着眼睛,砸碎了家里所有的暖瓶,拿着菜刀狠狠地砍在自家的电视机上,留下深深的痕迹。随后母亲一通乱叫,夺门而逃。

  鲍翠平吓坏了--这顷刻间发生的一幕,让她哇哇大哭。父亲得知消息后,开始四处寻找母亲,但一直没有音讯。

  鲍翠平的妈妈丢了,且一丢就是八年。“八年时间里,有我对妈妈太多的思念。”尽管有一个“疯娘”,但年幼的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从来没有减弱。每当有人问起母亲的情况时,或有村民问她:“想妈妈吗?”她总咬着嘴唇不说话,然后找个没有人的角落流泪。“我从来不在别人面前哭,也不在我爸爸面前哭,怕他看到会伤心。”鲍翠平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边落泪,一遍诉说自己的遭遇。

  在她8岁之前的记忆中,对母亲的印象少之又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乡间小道上,妈妈骑着车子带着我,我在车上哇哇地哭,爸爸在后面拼命地追。”她说,可能是母亲精神不好,怕做出啥事吧。她已经记不得那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她只是听老年人说,母亲在年轻时,学习成绩挺好,不过考学受挫,导致精神异常,后来,病情好转,就嫁给了家境贫穷的鲍家。

    由于母亲精神异常,全由父亲一个人照顾她。自打鲍翠平懂事起,她就学着做饭做菜,而最拿手的是切土豆丝,炒土豆丝,因为土豆便宜。此外,她会帮着父亲一起耕耘家中的二亩七分地。

  母亲离家出走后,父亲一直给人修房,做建筑零工,一边靠卖力气赚钱供孩子上学,一边四处打听孩子母亲的消息。

  初三那年,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读了《疯娘》的文章,鲍翠平边听边落泪,等到老师读完后,她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声大哭起来了--她太想念自己的母亲了。

  上高一那年,失踪八年的母亲突然间被找了回来。满怀喜悦的鲍翠平回到家中,看到母亲呆坐在床头,她给母亲剥了根香蕉--那是为了母亲回来专门买的,但是母亲没有接,一声“妈妈”哽咽在喉咙间,就是没有叫出来,“那么长时间没有叫了,叫不出来。”鲍翠平哽咽着说。

   回家后的母亲不能做任何家务,最多的时间是躺在床上,或者在家中胡言乱语。

  上高中后,一直为她免学费的初中班主任老师和初中校长,找到了高中的校长,说明情况后,高中校长免了她三年的学费。她一个月的生活费仅100元钱,尽管生活艰辛,但她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而在2011年,鲍翠平收到了中国石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算了一笔账,学费4730元,住宿800--1200元,其他700元。父亲看了录取通知书后,告诉她,无论砸锅卖铁也要供她上大学。鲍翠平流泪了。

  她想上学。她想上完学找工作挣钱后,能给“疯娘”治病,叫她一声妈,她能答应。

记者被他的故事感动着,稿件见报后,一位企业家的举动再次令人感动——武城企业家于振明看到报道后,拿出一万元钱交到鲍翠平的手中,并承诺给她四年的学费。

这是关注的力量,这是媒体的力量,更是爱心的力量。和鲍翠平一样,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的报道得到救助,不仅有缺钱上学的学子,而且还有等钱救命的市民、有桥下流浪的人家,有寻找失散多年亲人的市民……

我们,一直以温暖的报道,以人文的情怀,关注着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通过关注,关心,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报道正能量

唱响正强音

    正能量是我们报道的主基调。

2014616下午,张家口市桥东区钻石桥,一位老妇落水,薛长赳、薛长虎兄弟俩纵身跳下,实施救助,上演了感人的一幕。

  当张家口的媒体于第二天刊发这条消息时,整个张家口被感动了:两个德州汉子,一个59岁,一个53岁,这样的年纪,奋不顾身跳下四五米深的水中救人,让人敬佩。

   原来,救人处于偶然。晚饭他们出门后遛弯,突然看到大清河上起了水花,有人落水了!兄弟俩从河对岸约百米处飞狂奔过来,迅速脱下上衣后纵身跳进河中。

  有一细节,让目击者常志刚记忆深刻:出租车司机李博递给薛长赳一根绳子,只见他没有直接用手去接,而是双手紧紧抱着老妇人,用牙咬住随风飘动的绳子,顺势将老人系上。随后,常志刚和李博共同将老人拉上岸来。

  遗憾的是,当民警和消防、120救护车辆到达后,老人已经没有了知觉,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监控显示,这位老妇人从钻石桥下了出租车,然后跳下大清河,这吓坏了旁边的小女孩,她飞奔起来,跑掉了鞋。

  兄弟俩上岸后,悄然离开了现场。“上衣都没好意思拿,那么多人看着。”薛长赳说着话,带着伤痕的粗壮的大手相互搓着。那天救人时他的身上留下了几处伤痕,肚子和手上的伤尤为明显,那是在石墩处,托举老人时留下的。

  救人也是必然的。

“救人是应该的,再遇到还会这样做。”兄弟俩憨厚地笑着说。至今,他们仍惋惜不已,那位落水的七旬老妇没有救过来。

救人的两名男子均为德州陵县人,是亲兄弟俩。哥哥薛长赳排行老二,今年59岁,弟弟薛长虎排行老四,今年53岁。救人三个月前,他们来到钻石桥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负责商场的空调安装工作。

  据介绍,他们所出生的村庄——丁庄乡薛庄村,紧临马夹河,兄弟俩从小就水性颇佳。尤其是薛长虎,年轻时一个猛子能扎50多米。不仅水性好,他们还懂得救人方法,一定要从背后救落水者。十多岁时,他们曾和父亲一起成功救活一名落水的小姑娘。

  他们的事迹感动了这个城市,2014622日,张家口市市中心尚峰广场的大屏幕上,打着招聘广告,需要保安数名。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称:山东人优先。

通过我们的报道关注,薛长赳、薛长虎获得山东见义勇为模范称号,并入选第5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扶起倒地的老人,为熊猫血孕妇找血,血液紧张时发起热血暖冬活动……我们关注正能量,关注德州精神的内涵,唱响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