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与德州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商代的陶鬲

青铜鬲

青铜鬲

□李金奎

在上古时期,德州这块土地上的先人因发明了陶器鬲(音lì)而被称为“有鬲(音gé)氏之国”。据《德州乡土志》记载:“尧舜时期,夏封有鬲氏国,此鬲国之始。”秦统一后,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立鬲城为县,德州又称鬲县。清乾隆德州志记载:“隋开皇六年(586),废鬲县,立绎幕县”。至此,以鬲命名地名的时代结束。

鬲是一种造型颇具特色的炊具,它是德州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在文化考古学领域,鬲被称为“中国远古文明的活化石”“中华古文化代表化石”。

鬲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源头

鬲的出现和异变器具使中国的饮食文化迈出了划时代的一步。没有鬲之前,人们想吃稍微熟的食物只能利用石块、石板作为炊具,以烧、烤、煨等方式加工食物。作为中国炊具的开山鼻祖的鬲,能以煮、熬的方式煮粥、炖肉、熬汤;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鬲根据需要不断发展,以它的形状和功能为母体,衍生出了许多其他的炊具,利用鬲煮食物产生蒸气的高温也可以将谷物和肉类变熟,就发明了甑,上部是甑,下部是鬲,两者复合而成一体就成了甗。利用甑将食物放在鬲或甗的腹部利用水蒸气的高温加热,就出现了自烧烤和煮炖之后的烹饪方式——蒸。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炊具材料材质的变化,在鬲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鼎、釜、锅、灶、鬶、斝、尊等炊具和食具,人们开始进入铜烹、铁烹时代,使煎、炒、烹、炸都成为可能。

鬲,开创了陶瓷业的先河

鬲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陶器的功用创造出来的。陶鬲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选择、加工成型、装饰和烧成四个步骤。这和现代陶瓷业的工艺也是基本吻合的。

在原料选择上,选用红土、沉积土、黑土等,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已经知道淘洗的方法去掉土中的杂质得到最适宜的陶泥。在制造鬲的陶泥中,还有意识地加入一些沙粒、稻草末、稻壳、蚌壳末之类的东西,以增强陶器的耐热急变性能和韧性,以避免在加热时发生裂变。

在加工成型上,开始采用泥条盘筑法。先将块泥制成泥条,然后圈起来,一层一层叠上去,并将里外抹平,制成鬲的器型,阴干后入窑烧制。大汶口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了陶器成型的轮制法,轮制成型是在盘筑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制陶技术,它借助于“陶车”的简单机械做圆周运动对陶坯进行修壁。这种方法现在仍在用,只不过动力由人工换成了电机。

在装饰上,为了增加陶鬲的美观,对陶鬲坯表面进行磨光并刻上或绘上不同的花纹、图案,这些工艺技术如今仍被广泛应用于陶瓷器的制作上。

在烧成上,已经发明了“窑”。制造陶鬲,烧成温度为600℃—900℃,已经出现了横穴和竖穴两种窑,其结构均有利于提升烧成温度。

从生活器具发展到礼器、工艺品

随着制陶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较好地掌握了铜的冶炼技术。因为烧陶器的温度接近1000℃,自然铜的熔点仅是1080℃,这样熔铜就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人们发现在铜料中掺上锡和铅,熔点就低到摄氏八九百度,这样的铜叫青铜。青铜器的工艺是在陶器制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取得的,鬲就成了最早的青铜器之一。由于鬲本身不易清洗、不方便搅拌、不太稳定等原因,它的实用性逐渐被鼎、釜、锅所替代,成了古代统治者举行祭祀、丧葬、朝聘、婚冠和征伐等活动中所特用的器皿,由生活器具变成了礼器,成为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商周时期,凡遇祭祀天地,礼敬鬼神、招待宾客和烹制珍异佳馔时,必用鬲用鼎。鬲和鼎一起成为“国之重器”。“名为不同,礼亦异数”。当事人的身份决定举行礼仪活动时用鬲的大小和数量不同。鬲作为礼器和神器成为一种庄严神圣的象征。

进入封建社会,鬲作为神器和礼器的地位大为下降,逐渐成为贵族们赏玩的工艺品。在陕西扶风县庄白村出土的青铜器“君子之弄鬲”就说明了这一点。宋代好古之风兴盛,统治者重视国家朝廷的祭祀礼仪,并将此视为维护和宣示中央权威的重要国策来执行。宋徽宗赵佶组织各大官窑仿制商周青铜鬲,烧制文化积淀厚重的名炉重器——瓷质鬲式香炉,提供给朝廷官府和贵族士大夫使用,一时收藏瓷质鬲式香炉之风日盛。明代宣宗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必须依照传统规范进行祭祀并使用合乎规矩的器物。他们依照宋各大官窑鬲式香炉的造型作为模板铸造铜器香炉,铸造出的铜器不仅皇帝自己使用,而且“颁赐各王府”。贵族阶层的审美对整个社会的风气影响甚大,明代社会各阶层都在追捧这些器物。清乾隆朝以后的士大夫文人阶层也有“玩炉”的风气。鬲也成为古玩行业的风气之先。

鬲对文字的发展和贡献

据史料和遗址考古挖掘,鬲在远古时候已经成为文字的最早载体。远古创造的文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先民们将要记住的事或说明的问题,以铭文的形式刻画在各种材质的鬲及异体鼎、甗、釜上,它们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演化、完善、提高,绵绵不绝,对文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把这些刻在鬲、鼎和钟上的文字叫铭文、也称金文或钟鼎文。金文是文字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汉字的单字不断增加,基本具备了汉字的结构,即所谓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和转注。这些刻在鬲、鼎等器皿上的文字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可以说,在汉字产生的初期,鬲是汉字的重要载体,它见证和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变化。

中国的文字起源是从象形图画开始的。鬲,这个古老的炊具在象形文字产生之后,便有了“鬲”字,它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了。鬲还是许多汉字的母体,像甗、融、隔、嗝、鬶、镉、膈等都是以“鬲”作字根,与其他字根合成一个个新的汉字。

鬲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文明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作为鬲的故乡,德州人更应该审视和研究鬲和鬲文化,擦亮鬲“陶瓷之根、饮食之源、文字之始、古玩之先”的品牌,增强自豪感、自信心,提振发展德州、建设德州的精气神。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