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贵客 陨命运河之谜

张明福

在研究运河文化中,经常接触到不少外地学者,尤其是省直单位和枣庄、济宁、泰安、聊城等市的专家,每当他们说起对德州运河的印象,不少老年学者常因有很多有影响的人物在这里去世而感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多名贵客殒命于此

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在带给德州经济繁荣的同时,也给德州留下了好多使人难以忘怀的故事。其中,几位有影响的人物在这里去世,无形之中给德州运河蒙上了一层阴森恐怖的阴影。

史书记载:

1.明苏禄国东王由水路回国途中病死德州。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位于苏禄群岛的古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剌到北京朝觐明成祖朱棣后,沿京杭运河回国的路上,于九月十三日到达德州以北的安陵镇时,在船上突发急症不幸薨逝,根据皇帝旨意下葬德州城北。

2.有运河水神之称的汶上老人白英死于良店水驿。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工部尚书宋礼带领勘察修建南旺分水工程的功臣白英老人到北京面见皇帝和领赏。结果从京杭运河由济宁走到德州时,因操劳过度已是瘦骨如柴的白英老人得病了,勉强住进德州城北良店(桑园)水驿后,很快便一命呜呼了。永乐皇帝追封白英老人为“功漕神”,后来的清乾隆皇帝封他为“永济神”,光绪皇帝封他为“白大王”。当时,宋礼按照白英老人的遗嘱,将其灵柩运回汶上下葬。

3.乾隆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在德州去世。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富察氏跟随乾隆皇帝与皇太后东巡暨曲阜祭孔。三月十一日深夜,于返京途中的富察氏在德州去世,年37岁。

4.乾隆年间琉球贡使阮大鼎回国途中死于德州运河。乾隆三十年(1765年)三月五日,琉球国贡使阮大鼎朝贡京师沿运河回国途中,卒于德州,后葬于济宁州的济阳桥附近。

……

弯多浪急或是原因

德州段运河为什么有这么多重要人物殒命?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里,人们有过各种猜测。比如,有人认为是运河中的甲鱼(俗称王八)精兴妖作怪所致。过去德州一带没有吃甲鱼的传统,而是将其当神灵一样敬畏,所以河湖当中的甲鱼特别多。传说桥口街的旧河海子、武城老城大桥下面深潭里面甲鱼的盖有锅盖那么大。因为人们认为千年甲鱼有灵,故好多不好解释的现象都归结到甲鱼精身上,甚至运河决口等都说成是甲鱼精干的坏事。有意思的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山东督粮道张祥河于德州第九屯台子坡,还专门修建了祭祀甲鱼精的元神庙,并撰写了《德州元将军显佑碑文》,祈求元神保佑。

笔者认为,德州段运河“阴气重”的特点,实际是由运河河道弯曲太多而且有的弯转得过急所造成的。德州运河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河宽、流急、沙基,不宜建闸。开河初,工程技术人员以“三弯抵一闸”处之,故河道多弯,曲折蜿蜒,险滩处处。如德州城南素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武城与恩县段运河(也称故城段)更有“七十二弯”之称。明兵部尚书程信《过故城》诗云:“故城界出两河间,七十弯过又二弯。回首风涛随处息,何时得许卧东山”。运河河道的急转猛折使船客晕船成为常态,不要说是老弱病残,就算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也架不住激流旋转的大起大落,过德州运河时无不是觉得天旋地转而呕吐不止。常识告诉我们,重度眩晕则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直接诱因,或许就成为了德州运河死人多、“阴气重”的直接原因。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