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汉墓话曹参

一缕阳光

我的老家德平有一个曹冢村。记得上初一时,我同桌告诉我,她来自曹冢村。我非常好奇——怎么还有以冢为名的村子啊!同桌告诉我,她们村西真有一个大墓。村名碑记载,该墓相传为汉相曹参的坟冢。

我这才知道,那是两千年前的古墓,历史长河中一颗被时光尘沙掩埋着的明珠。传说里边长眠着一个了不起的人——西汉相国曹参,一个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出将入相的名人!这座古墓真的是曹参的墓吗?

曹参其人:“萧规曹随”典故出自于他

曹参(?—公元前190年),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政治家,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

曹参早年与刘邦在沛起事,随刘邦四处征战,帮助刘邦一统天下。曹参总共打下两诸侯国122个县,战绩赫赫。

刘邦称帝后,把长子刘肥封为齐王,把平阳的一万零六百三十户封给曹参作为食邑,封号平阳侯,并任命曹参为齐国相佐助齐王刘肥。

汉朝第一代丞相萧何死后,曹参成为汉朝第二代丞相。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汉惠帝和众臣也瞩目曹相国有何改革新举措。可他们等的花儿都谢了,曹参还是没有新动作,并不折腾,一切都按前任萧何规划方案做,关键是抓落实,一张蓝图干到底。这就是“萧规曹随”的故事。其实,曹参并不是偷懒,而是他深知连年战争之害,老百姓流离失所,极需休养生息。他认为萧何的休养生息政策很适合,就照办落实。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尊重农业生产规律,尽量不打扰老百姓生产生活,使他们能专心植桑养蚕,躬耕稼穑,安居乐业。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有效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国力,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千古疑团:德平古墓中长眠的是否曹参

旧《德平县志》记载:“曹家冢亦称帝王冢,在县西北八里,高二丈,周二百步。帝王未详何代。”曹冢汉墓位于德平镇曹冢村西150米,现墓高约8米,周长100米。1933年收录于《山东古迹名胜大观》一书。2013年,曹冢汉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这座古墓已被考定为汉代古墓,但还未能认证是否为曹参之墓。

曹参是沛县人,卒于丞相任上,他的墓葬似乎在沛县或西安附近更为合理。但在其去世三年以前,他曾担任齐相,所以若葬在山东,似乎也并非不可能的事。

据《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第四》记载:“十一月癸卯,祠高庙,遂有事十一陵。诏曰:‘高祖功臣,萧、曹为首,有传世不绝之义。曹相国后容城侯无嗣。朕望长陵东门,见二臣之垅,循其远节,每有感焉。’”据此文献记载,曹参之墓似乎是在陕西长陵东门外。但如果真是如此,德平的曹冢古墓为何一直被传为曹参之墓呢?这座古墓之中,到底埋藏着什么秘密?期待专家能早日给出答案。

古墓今景:古迹焕然成为乡村旅游胜迹

如今,曹冢村泥泞的小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笔直光滑的柏油路。原来的土坯房,变成了宽畅整齐的四合院。村里的农人们,如今也都衣着光鲜明亮,纷纷开上了崭新的小汽车,过上了小康的富足生活。

汉墓边修起了一座小亭子。亭子四角翘起,宛如鸟儿张开的翅膀。小亭子就像一位忠实的守墓人,无论雨雪风霜,无论白天黑夜,都坚守曹冢汉墓。

曾经落寞、荒凉光秃的曹冢汉墓,经多次修缮,显得更加巍然肃穆了!周围高低参差繁茂的树木,春天枝丫萌动,生机盎然;夏天绿树成荫,暑气顿消;秋天红枣缀枝,如画如诗;冬天白雪覆盖,静谧祥和。

曹冢汉墓就像一位时间老人,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见证了民族的独立,见证着社会的进步,见证着乡村的振兴,见证着国家的富强!

乡愁何处寄?美丽曹冢村!在倡导乡村振兴的今天,曹冢村成为“美丽乡村”的代表,乡村旅游的名胜古迹,成为游子们的情感寄托之地!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