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佃李村村名是怎么来的

王河北

佃李庄位于我的老家王家坊东南约4公里,村东隔苇河与伦镇堂子街搭界,西北与本镇马庄村为邻,西南与苗庄接壤。该村交通便利,禹城通往杨圈村的公交线路从村西经过。该村现有人口320余人,主要姓氏有李、关、韩等。

据相关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李氏最先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在靠近村南高唐州至济南府的土官道旁开店谋生。因这里交通便利,出入方便,移民后来越聚越多,便逐渐形成村落,人称该村为“开店李庄”。

多年以后,不知道是村里哪位高人将村名改成“垫李”,被人们稀里糊涂叫成谐音,读成“改垫李”,后来又几经演变,村名又逐渐成为“盖垫李庄”。

解放后,该村村名又一度简称为“垫李”。至于这个“垫”字有什么深刻含义,实在是让人讲不清楚。现又已演变为“佃李”,更无从说出它的真实意思。

多年来,关于佃李村村名的来历,错综复杂,众说纷纭,一直是个谜团,至今无法解开。

星期六下午休息,笔者利用这段闲暇时间,带着一系列的谜团,满怀好奇之心走进神秘的佃李村采访和调查,一探究竟。

笔者一直猜测,村名“盖垫李”肯定有其深刻的内涵,似乎与“盖垫”制造手艺有关。“盖垫”是一种民间传统工艺,是家庭厨房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主要原料是由一种类似高粱的作物(我们这里土语叫“禾子”)制作而成。从这个村村名“盖垫李”可以初步判断和猜测,如果村名不是误传,或还有它意,李氏最早可能是因从事制作“盖垫”手艺而起村名。

不过,当笔者驱车到该村现场调查时,对于这种说法,多数村民却不认可。倾向比较一致的说法,就是祖祖辈辈口口相传,李氏祖先最早是从事开店生意的。如此说来,村名应该与“店”有关系。至于“垫”、“佃”与“店”读音相同,只是用了“店”的谐音,却没了“店”的意思。哪里知道这些谐音字与“店”的意义却早已是大相径庭,风马牛不相及。

笔者认为,那个时期的人们多半没有文化,又缺乏沟通,以讹传讹,道听途说的事情会时有发生。出现误传也是很有可能的事儿。“开店”和制作“盖垫”,是两种不同的职业,意义根本不同,存在着较大区别。笔者推测,是不是有这种可能,李氏一边开店,招揽客商,一边从事盖垫制作手艺,二者兼具?

另有村里老人听祖辈说,原来“开店李庄”人数比较少,庄子面积小得可怜,有人曾经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开店李庄”小得就像个“盖垫”!有好事者便到处传播,于是就将村名“开店李”改叫“盖垫李”。后来,大家也就逐渐公认了。

事过多年,到底哪一种说法更加符合历史事实,还需进一步调查和挖掘。相信迟早有一天会揭开这些谜团。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