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因刘秀而得名的村庄

陈仲魁

德州市武城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遗存丰厚。在全县393个村庄中,村名与皇帝有关的,竟多达10个。其中,源自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就有5个,且均与其坐骑“战马”有关。

相传,汉更始元年至二年(公元23-24年)期间,时任大司马的刘秀,受更始皇帝刘玄的委派,率军到河北一带剿抚“地方割据势力”,与当时正统治赵国以北、辽东以西大片土地的霸主王郎交战。在厮杀中,刘秀一度兵败在逃。当他单枪匹马,于落难逃亡的途中,曾路经现今武城及其东北一带。于是,便留下诸多与之有关的传说,和由此而获得“赐名”的村庄。

见马庄与马言庄:源于“刘秀找马”

相传,西汉末年,刘秀当初在落难逃亡时,战马因受惊而走失。其部属便四处打听、寻找,打听到一个村庄时,有人言称曾听到过有马的叫声,刘秀登基后赐村名为“马言庄”,至今沿用。刘秀的部属偶遇一位老者,言称曾见到过此马。刘秀称帝后,便将看见过“御马”的村庄,赐名为“见马庄”,村名即由此而来,至今沿用。

这两个村庄一向重视“兴教立学”,其中见马庄早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由知县汪鸿孙创办了一所新型学校——“见马庄第一公立初等小学堂”;马言庄早在民国初年三月,与民国三年二月,就先后创建新型小学两所,即:“马言庄(区立)第二初级小学”和“马言庄(区立)初级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这两个村庄在1956年3月之前隶属恩县;同年同月恩县撤销后划归平原县;1965年划归武城县管辖,隶属董王庄公社;1984年机构改革后,隶属董王庄乡;2000年5月,撤销董王庄乡的建制,划归武城镇管辖至今;现属“见马庄社区”。

马粮庄:刘秀赐名“妈妈地”

这个村庄的村名系因知县“赐名”,原来曾名“马无蹄”、“妈妈地”。该村在历史上,曾三易其名。

前者“马无蹄”,村名源自地理环境。系因村落四周多为细沙,马过而不留蹄印,故而得名;后者“妈妈地”,则直接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有关。相传刘秀兵败时,为尽快摆脱险境而流落到此。后因长途跋涉,人困马乏,饥渴交加,一阵昏迷跌下马来,幸遇一老妪搭救,方保无虞。刘秀称帝后眷念旧恩,遂将此地敕封给老妪,可免交皇粮国税,并将“马无蹄”赐名为“妈妈地”。村名即因此而得,成为武城县独一无二的“御赐庄名”。

清朝中叶,该村马廷俊、马廷杰兄弟双双考中贡生,适值恩县令李知县亲临庆贺,觉得“妈妈地”一名不雅,随说:“有马必有粮”。从此,复改村名为“马粮庄”,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3月之前,该村隶属恩县;同年同月恩县撤销后划归平原县;1965年划归武城县管辖,隶属董王庄公社;1984年机构改革后,隶属董王庄乡;2000年5月,撤销董王庄乡的建制,划归武城镇管辖至今;现属“见马庄社区”。

御马园:“御马”在此吃青草

据传,该村村名,系因皇帝之“御马”在此吃草而得。至于源自哪位皇帝,则有两种说法:

一说,村名之得,源自东汉光武帝刘秀。相传刘秀兵败逃亡时,曾在此处歇息、放马,看到这里土地肥沃,草茂禾盛,大为欢悦,随即脱口赞道:“好一个‘御马园’也!”村名即由此而得,至今沿用。

另有一说,村名之得,源自清圣祖康熙皇帝。相传,康熙帝南巡时,曾路过此地,并在此喂过马,故定村名为“御马园”。笔者以为,康熙帝南巡,多走水路,然而,此处一不靠“卫运河”,二不靠“南北通衢”的官道,而此说一无史料记载,二无可信的缘由,难以令人信服。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3月之前,该村隶属恩县;同年同月恩县撤销后划归平原县;1965年划归武城县,隶属郝王庄公社;1984年机构改革后,改隶郝王庄乡;2000年5月,郝王庄撤乡设镇,复改称隶属郝王庄镇至今;现属“御马园社区”,并为社区驻地。

饮马庄:“扳倒井”的传说

该村西靠“卫运河”,村名据说是皇帝在此饮过战马而得。

相传,该村系刘秀当初落难逃亡时,所路经的村庄之一。当他从赵国方向,逃至今武城此地时,已是人困马乏,口渴难耐。恰在这时,发现村西有一口水井,但苦于无汲水工具,急得他猛扳井沿大喊:“井啊井,你何不歪一下,让吾与战马喝口水足矣!”谁知话音刚落,只见砖井果然歪斜,其水面垂手可及。刘秀见状大喜,随即牵马近前,待人与马喝足了水,继续往东而去。刘秀称帝后,就将他饮过马的村庄赐名“饮马庄”,沿用至今;倾斜的水井就叫“扳倒井”。1966年邢台地震后,由于村中时常出现裂缝,村民纷纷南迁,另建新居。1974年整村搬迁完毕。

与帝王有关的“扳倒井”,在全国各地多达十几个。主要分布在:河南省鲁山县“南营村”、方城县城西、登封市嵩山东麓北山坡,辽宁省瓦房店市“袁沟村”、建昌县西汤“泉子村”,山东省东平县东平镇、高青县高城镇“北关村”等。上述“扳倒井”来历的说法不同,人物不同,但大多是被皇帝“扳倒”的,其情节基本相似,大同小异。其中有东汉光武帝刘秀说,唐太宗李世民说,宋太祖赵匡胤说,以及孔子之母颜氏说等等,而鲁西北的“扳倒井”,却只此一处。如今,由于村庄南迁,“扳倒井”也早已无存。

新中国成立后,该村隶属武城县人民政府第一区;1955年隶属东屯区;1958年初隶属杨庄乡;1958年秋,隶属城关公社;1964年冬,划归杨庄公社;1984年机构改革后,改称隶属杨庄乡;2010年5月,杨庄撤乡设镇,隶属杨庄镇;2011年1月,撤销杨庄镇的建制,划归老城镇管辖至今;现属“瑞杨社区”,并为社区驻地。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