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

张剑迟

禹城市马店小区的南面有一条小河——老赵牛河。小河并不宽,一座窄窄的小桥横跨南北两岸,这桥便是——马店桥。

当你走在马店桥上,你会看到没落的窄窄小桥和南北宽阔的柏油路在此牵手,那感觉像极了民国时期的帅公子挽着满头银发的小脚老太太。可你若和桥头、堤岸处纳凉的老人谈起来,他们会告诉你:此河是老赵牛河,开挖于明朝;此桥是马店桥,始建于民国。这时,你会睁大眼睛去重新审视这座窄窄的小桥,重新审视桥下的小河,你会慨叹小河的悠远古韵,感慨小桥绵长的历史星光。

历史悠久曾为交通要道

《禹城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马氏先祖由诸城县迁来,定居于北京至济南的官道旁,以开店为业,故命村名为马家店,后人惯称马店。

《禹城县水利志》记载:马店桥横跨在老赵牛河上,因位于马店村而得名。马店桥,原为木桥,马店人马氏兴建,民国十三年(1924年)改建成砖桥。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山东省建设厅拨款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计5孔,净跨5米,桥面净宽3.6米,桥长35.5米,两端为石墩,中孔为混凝土排架、钢筋混凝土矩形桥面,上铺小条石,钢管栏杆,这是新中国成立前禹城境内仅有的一座钢筋混凝土桥。

马店桥是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济禹线(济南—禹城)上的重要桥梁。过此桥往西北,经庞店子村可达禹城老县城的南门——禹迹。过此桥往东南,经焦庄、邢庄、要庄、辛庄、黄店、黄家铺(属齐河)等村庄可达晏城。然后由晏城到老齐河县城,过黄河可达济南府。

马店桥由于历史悠久,故事颇多。据说,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兵败要撤到晏城时,决定炸毁马店桥。工兵安放好了炸药,起爆,结果只把桥北端(一说是南端)的桥翅子(桥栏杆)炸下了一块,而桥的主体安然无恙!众工兵惊奇感叹,放弃二次炸桥,慌忙败走。

朴实无华见证风云变迁

历经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马店桥桥面的小条石已没了踪影,两侧的钢管栏杆也变成了水泥矮墙,但主体依旧:桥下4排12根钢筋混凝土桥柱,虽给人以瘦弱、纤细之感,但根根修直挺立,毫无开裂、剥蚀之痕。柱面浸染的渍痕或灰白,或暗绿,或黄褐,层层叠叠,高低错落,那是经年水涨水落,风雨沧桑的历史烙记。桥柱上方的钢筋混凝土横梁,秀颀、平直、略显单薄。它和身下的桥柱三顶一横,自然牵手,和谐统一,绝无挺胸挺凹肚之感。横梁支撑的矩形桥体,平滑黑亮,正义凛然,肩挑两岸,气定神闲。拭目细观,当年预制水泥桥面时留存的11条纹路,纵列南北,自然延展。桥体两端是青石墩,护坡亦是青石垒砌。那块块青石毫无岁月剥蚀之痕,钢錾冲过的印迹依然清新,有几块青石还愈发青黑油亮。青石间平整叠压,错落有致,严丝合缝。石缝间有些许水泥勾勒,水泥和青石间精诚团结,浑然一体。

历经八十三年的风风雨雨,马店桥依旧岿然屹立在老赵牛河上。它承载了赤县神州的风云变迁,见证了华夏大地的日新月异。当年马店桥的建设者虽然都逝去了,但他们的精神犹在,他们的热血、智慧和汗水都浇筑在“马店桥”钢筋混凝土的肌体里,成了佑护拱卫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

在灿烂的历史星空下,马店桥成了朴实无华的乡间小桥。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中,马店桥犹如一头暮归的老牛行走在古老的老赵牛河上。晚霞映红了它的脸颊,苍老、壮美。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