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畔村庄姓氏多

匙中林 王伟 高加林

在鲁西北,大运河边的村庄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村里人家的姓氏特别多。不沿河的普通村庄,有五六百人口的,大多全村有五六个姓氏;上千人口的村庄,也就十个八个姓氏;人口更多的村庄,大概有二十个姓氏。到运河岸边的村庄走走问问,就会发现这里的姓氏明显更多:五六百人口的村里会有近20个姓氏;上千人口的村子,姓氏会接近三十个;人口更多的大村,竟然会有五十多个姓氏。

夏津县郑保屯镇的南口村、北口村原址位于老运河东河堤下,是运河东岸码头边的村庄,叫“东油坊”;运河西岸河北省清河县的码头边有一个村庄叫“西油坊”。上世纪四十年代,运河西岸的“西油坊”定名“油坊镇”,就把运河东岸的“东油坊”南部改称“南渡口村”,北部称为“北渡口村”。据村里的老人讲:这里还叫“东油坊”的时候,是连通运河以东地区与运河以西地区煤炭、粮食、油料、木材、石材、日杂百货贸易的集散地,村里绝大多数住户是从南方北方通过运河“漂”来这里居住的,是“运河人家”。大运河通水通航时期,村里很多人家从事的行当都与大运河航运有关,其中有在运河上撑船的、拉船的、摆渡的、护船走镖的、捕鱼的,也有在码头上造船的、修船的、装卸货物的、赶车运货的,还有围着码头办货场、开酒馆、办客栈、开杂货铺、开茶铺、开布店、弹棉花防线织布、开油坊榨油的。先辈们天南地北汇聚在一起,形成了自然村庄,直到现在依然代代传承着。现在的南口村共有居民167户,567人,有黄、董、刘、杨等19个姓氏。北口村现有居民213户,697人,有邢、马、宋、崔等17个姓氏。

夏津县渡口驿乡的东渡口驿村和西渡口驿村在1960年以前原为一个村庄,相传于隋代建村,明朝初年部分村民自外地迁来聚居。因为村庄傍依大运河,既是连通山东与河北的跨运河民用渡口码头,又设置了官府衙门和水陆驿站,还是官粮军粮储备粮仓,再加上位置处于临清与德州正中间,水陆贸易十分繁华,从事水陆运输贸易的人们先后落户在这里,姓氏和人口逐年增多,直到1960年,渡口驿村才一分为二,形成了东渡口驿村、西渡口驿村两个行政村。经调查,东渡口驿村现有居民708户,2543人,全村共有26个姓氏。西渡口驿村现有居民497户,2150人,全村有22个姓氏。

在夏津县,大运河边人口最多、姓氏最多的村庄是郑保屯村。相传,郑保屯村建于明代初期,当初只有九户人家:三王五赵一郑,姓郑的这家名叫郑保,开豆腐坊卖豆腐,比较有名气,周围的邻里乡亲就把这个村子叫做“郑保屯”,沿用至今。据统计,全村现有居民1495户,4840人,有53个姓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