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宁津三铎中学

在宁津县相衙镇政府驻地向北1.5公里处,有座历史悠久的中学叫王铎中学。这里环境优美,道路整洁,绿树掩映,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楼书声琅琅,实验室设施齐全,体育场欢声笑语,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是宁津县西部有名的学校,吸引运河两岸大批学子前来求学。

该校始建于1957年,为县直初中,校址就在王铎村昔日一户大财主的庭院里。1962年,王铎中学被命名为宁津县第五中学。1969年,王铎中学增设两个高中班,成为完全中学。1974年,王铎中学停止招收初中生,成为高级中学。1983年,王铎中学停止招收高中生,未毕业的高中生全部转入县一中或二中学习,学校重又改为初中。

那么,这一座偏僻的县级中学,和大文豪郭沫若又有着怎样一段渊源呢?

事情是这样的:1963年,王铎中学准备建一个学校门楼,想请位懂书法的名人给题写一个校牌,以增加知名度。校领导研究来研究去,不知找谁合适,一时陷入了困顿。这时,校长王晨光想起他1957年在沧州学习时,曾见到过郭沫若先生为沧州市京剧团书写的团牌。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郭老发去一封求援信。

郭老收到信后,虽然工作繁忙,但还是于百忙中拨冗回信。大家看到来信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好消息一下子像长了翅膀飞遍校园。教职员工齐聚到校长办公室,校长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一看,里面却空空如也。

一时间,大家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顿时,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下来!校长拿着信封左看右看,里看外看,也不知其然。这时,不知是谁突然说:“你们看,我们光顾高兴了!郭老这不早就给我们把牌名写在信皮上了吗?”大家一看,可不,只见信封的收信人栏写着:“河北省宁津县王锋中学”(当时宁津县属于河北省),十个“郭体”大字笔画老道,遒劲有力,字字彰显大家风范。

只是因为郭沫若没来过王铎中学,错把“铎”写成了锋字。后经专业人士修改放大后制刻于校牌和校旗之上。其中的“锋”字略加修正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可惜郭沫若亲笔书写的“墨宝”,遗憾失落于“文革”中。后来,重建门楼的校牌都是学校保存下来的影印件复制而成。二十年前的那个铁架门楼是用白铁皮包裹,拆除时被村民拿去做了水桶。我姥姥家一个表弟,当年也拿了一张铁皮放在闲屋里,至今还在。

虽然,许多年过去了,往事早已如烟,郭老题写的校牌也没有了踪影,但郭老和王铎中学那段美好的故事,成就一段佳话,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