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刘方朱村的由来

王河北 

 在禹城市辛寨镇的西北角、徒骇河北岸,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刘方朱村,虽然村子不大,二百余口人,但小村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历史非常悠久。

据说这个村子得名于三百多年前一个为民请命而牺牲的英雄。

洪洞移民形成的村庄

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明永乐年间,晋南人刘氏怀揣“官凭路印”,背井离乡,长途跋涉,随着移民大军由山西洪洞县迁移至现在的刘方朱村立村定居。

刘氏之所以看重这一方风水宝地,是因为这里不仅风景宜人,有大河阻挡,面河而居,居住安全系数较高,且便于农田灌溉。当时,此地还是一片荒草野坡,刘氏发扬“愚公移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硬是将这片荒芜已久的土壤,改造成了良田沃野,种上了庄稼,修建了房屋,整修了道路,村庄初步形成。“问我家乡是哪里?山西洪洞大槐树”。刘氏一族时刻不忘山西老家,他们思念老家的乡亲们,崇拜家乡的英雄,于是便筹资修建了一座“关帝庙”,把山西的英雄武圣人关羽的泥塑像请进了庙堂,专门用于祭拜。还将此村名确立为“圣仙堂”,意思是说,这里是纪念武圣人关羽神仙的地方。

三百余年前的大英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刘方朱村民风淳朴,祖祖辈辈不乏英雄人物的出现,刘氏后裔刘方朱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是三百余年来刘方朱村人最引以为豪的大英雄。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方朱生于清朝初年,他出身贫寒,天资聪明,寒窗十载求取了功名,后入朝为官。刘方朱为官清廉,同情百姓疾苦,深受百姓爱戴。他为人正直,讲真话,痛恨贪官污吏,敢于同官场“蛀虫”进行坚决的斗争。

清顺治年间,在财政困难、农民起义不断的局面下,官员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在死亡线上挣扎。刘方朱义愤填膺,甘愿为民请命,他含泪写下一道折本,揭露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祸害乡里、肆意增加苛捐杂税等贪污腐败事实,并将奏本上交朝廷。哪知道,奏本还没有呈递到皇帝手上,就遭到贪官顶头上司的扣押。这位顶头上司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铤而走险,要瞒天过海,将刘方朱杀人灭口!

村名纪念为民请命者

刘方朱的顶头上司悄悄指示有关贪官,捏造罪证,说刘方朱妄告不实,诬告陷害上级官吏。刘方朱不仅没有能扳倒贪官,还落入了贪官们精心设置的陷阱。“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刘方朱被定了个“居下讪上”的罪名,连申诉的机会都没有得到,就被“从快从重”处死了。

但是,“纸里包不住火”,刘方朱被屈杀的事儿,因为权臣恶斗、官场倾轧,被督察官员直接反映到皇帝那里。皇帝震怒,对相关官员欺上瞒下、助纣为虐的恶劣行为大为不满。于是,皇帝选派正直的吏部和刑部官员联合调查此案,最终,查清了事实,平反了这起流传民间很久的冤假错案,还了刘方朱一身清白。“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诬陷刘方朱的元凶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处罚。

史料记载,后来,刘方朱所在家乡的官衙为表彰刘方朱为民请命、宁死不屈的高贵品格,顺应了人们的意愿,将村名“圣仙堂”改成了“刘方朱”,以示永久的纪念。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