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老城大西门的传奇故事:改过两次名字 见证动荡时刻

 张明福

明清德州古城的五座城门中,大西门又叫“正西门”,位于今天的建设街与西市街交叉处,是德州城门中唯一有过3个名字的城门。

门外立有“九达天衢”坊

大西门在德州砖城刚刚落成的时候叫“定边门”,后在万历三十八年(1610)德州城第二次重修时改称“聚秀门”,1929年又改叫“民族门”。

“定边门”起名源于明初对北元势力斗争的需要。明代建国之初将北元势力赶到长城以外,但北元势力亡明的野心不死,时常在边境地区进行武装挑衅。定边门的用意就是希望国家的西北边境安宁。但随着明朝建国已久,北元势力渐渐不再构成威胁,故“定边门”改名为“聚秀门”。

弘治九年(1496),德州城守备胡翰创建大西门城楼。乾隆八年(1743)建瓮城、门楼、谯楼。大西门的瓮城门朝南,俗称“扭头门”。

大西门面对的是素有“九达天衢”之称的官道和素有“御河”之称的京杭运河。官道是从南门外的玉皇阁处北行,经马市街,循今西市街(市立医院西墙外)北行到大西门,再循大西门城墙北行100米过浮桥,前往景县方向。明天顺年间修建的“九达天衢”坊为官道标志。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建设中,1950年5月,拆除了大西门和西城墙,打通了循火车站北行的迎宾路。

官员母亲替儿开仓放粮

大西门发生过的故事也有两个:一是明清鼎革之际,德州旧明官绅发动兵变,杀大顺官员,为清军献城;二是乾隆年间,深明大义的老太太颜何氏因代儿施惠政受到乾隆皇帝表彰。

明朝末年,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起义军占领北京后,于1644年4月8日占领德州。德州籍原明朝的几位高官谢陞、卢德水、赵继鼎、程先贞、李赞明等人,由于不堪大顺军的逼饷,于四月二十七日合谋将大顺军派驻德州的官员诱杀,并临时推举明庆王府后裔朱帅锨为“济王”,然后用“济王府”的名义号令周边43州县杀伪官和恢复明朝统治,成为明清鼎革时期中原大地发生的重大事件之一,也是德州历史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济王府得不到南明政权实际支援的情况下,这些旧明官吏于当年7月1日开启“大西门”,迎接清军进城,并举行拜表仪式。

乾隆二十六年(1761),德州一带连续阴雨加之运河决口,水没城砖二十层,各门皆屯土以卫。驻守德州职级最高的行政长官山东督粮道台颜希深(广东连平县人),督率文武以保城池、仓库。忽见西门内水从沟突,势如泉涌,军民惊惶无措,德州营守备徐世恩首先跳入水中,解衣塞源,蹲坐其上,兵众齐堵。水淹村民器物,随水漂流,无赖棍徒驾船抢掠,知州杨成龙亲历灾所,立拿究治。灾后,颜希深有事外出,其母颜何氏面对饥民请愿,果断代替儿子下达放粮救灾的命令。大家都在为颜希深母子擅自开仓的举动深深担忧的时候,没想到此举竞受到乾隆皇帝的表扬。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