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爱才,引之有道

——聚才政策含金量高 拴心留人诚意满满

编者按

5月13日,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做好“政策”聚才、“产业”聚才、“平台”聚才、“飞地”聚才、“事业”聚才、“品牌”聚才、“柔性”聚才、“以才”聚才、“乡情”聚才、“环境”聚才等十个方面的工作。

为此,本报以“聚焦人才强市建设”为主题,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基层一线的典型人物,对德州“人才十策”进行深入报道,讲好德州人才故事。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袁明慧

日前,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制定出台了《德州市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德州市“三年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实施方案》三个政策文件。文件的出台对来德州的高层次人次、基层技能人才、回乡创业人才有哪些积极的意义?为此,记者采访了德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对政策进行解读。

补齐领军人才短板

着眼更大力度降低企业引才成本,推行“企业引人才、政府给薪酬”政策,对符合国家重点人才工程条件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按照用人单位实际给付人才薪酬总额的70%,每年给予最高70万元补助,最长补助3年。

着眼激励高层次人才初创企业发展,推出“创业券”奖励政策,对符合国家重点人才工程条件的人才来我市创办企业的,给予350万元“创业券”支持,3年内企业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的,凭“创业券”可分别兑现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奖励。

加速青年人才集聚

将各类经济和社会组织引进的大学生纳入补贴范围,参照企业标准,每人每月给予2000-5000元生活补贴,购买首套住房的给予5-20万元安家补贴。

实施“人才回引计划”,建立德州籍在外大学生信息库、德州生源大学生信息库,对在市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大学生,按照“分级负责、对等对口”原则予以回引安置;推行亲情引才,对德州籍大学生回德就业创业的给予大学生家庭最高1万元奖励。

建立在德高校毕业生有组织就业机制,每年以城市之名举办在德高校大学生毕业典礼,动态储备不少于5000个就业岗位支持在德高校毕业生就业;每年组织每所在德高校评选10名优秀毕业生,通过面谈、考察的方式优先引进到事业单位。

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加大校企合作育才力度,支持在德职业技术和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对毕业生到合作办班企业就业率不低于60%的,按照每人2000元标准给予企业最高20万元补助。

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每年举办德州市“技能兴德”职业技能大赛,对获奖选手给予1000-10000元奖励;对获得全国、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的选手(团队)和指导教师,给予1000-10000元奖励;支持用人单位以高技能人才命名设立一批“技师工作站”“工匠工作室”,每家给予5万元补助。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实施“五类人员”回乡创业工程,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退休人员、企业技能人员、外出经商人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

实施“村村有能人、镇镇有专家”工程,开展乡土人才寻访推荐活动,发现掌握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将基层名家、名医、名师、名匠、社工等实用人才纳入市级“乡村之星”工程,4年管理期内每人每年给予5000元补贴。

高水平优化人才生态

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制定中心城区人才住房多元化供应体系实施方案,构建产权型住房、租赁型公寓、商业化酒店、货币化补贴“四位一体”保障体系。2022年,选取商务酒店开展人才公寓市场化供应试点;到2024年,全市筹集人才住房不少于1万套,努力实现“人才来了有房住、人才留下有住房”。

升级“人才贷”、推行“人才保”。加大“人才贷”创新力度,将“人才贷”额度由最高1000万元提高至5000万元,风险补偿比例由50%提高至70%。开展高层次人才创业保险业务,提供人身健康、研发补偿、关键责任等险种保障,对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购买创业保险的,按保费金额的80%给予补贴,每人最高20万元。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