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区杜刘村第一书记韩树盛,开拓思路解民忧,因地制宜促脱贫

□本报记者李智群本报通讯员韩志辉

“看看,这西瓜长得多喜人,要不是韩书记帮我们转变观念,调整种植结构,大伙还一门心思种小麦、玉米呢。 ”6月11日,陵城区神头镇杜刘村党支部书记刘照田指着满地的西瓜说。

    杜刘村是省定贫困村,村里700亩土地大多是沙土地,水源有限,村民浇地难,粮食产量低。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了,原本300人的村子仅剩下150多人。去年4月,市委政法委派驻第一书记韩树盛来到杜刘村。上任第一天,他便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走访调研,了解村民所需所盼。“杜刘村受自然条件限制,要想发展必须走出去开拓思路,走因地制宜的路子。 ”韩树盛介绍。说干就干,韩树盛自己开车载着村“两委”成员去济南等地学习,并邀请农业专家来村里实地察看,最终确定种植西瓜、大蒜、香椿、洋葱等经济作物,得到村民广泛支持。

    在调研中,韩树盛发现该村房前屋后有许多闲置土地,便和村“两委”商议尝试发展边角经济。通过村民大会集体讨论,杜刘村决定将村前、村后和村内闲置的30余亩土地收归集体,统一进行整理,发展边角经济。同时,韩树盛还积极协调落实帮扶资金8.5万元,修建了占地1亩的蔬菜大棚1个,贫困户年均可分红600余元。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韩树盛同村“两委”一致认为,成立农村土地合作社是一条有效途径,于是他们积极吸纳村民加入合作社。“一开始,大伙也怕赔钱,我跟韩书记通过走访,耐心给大伙做思想工作、讲利弊,首先确定了12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如果效益好,我们将大面积铺开。 ”刘照田说。

    为改善居住条件,提高村民生活水平,韩树盛协调市、区有关部门,为村里安装了LED路灯,方便村民出行;对村头池塘进行了扩容改造,周围种上了树木,弥补了储水不足的问题;清理排水渠道800米,解决了雨季村内排水难题。“两个孩子‘走得早’,我和老伴身体也不好,韩书记时常来家看看,还花钱给俺两口子买药。 ”提起韩树盛,67岁的困难党员李德全激动地流下了眼泪。韩树盛对村里的困难党员、群众尤为关注,每次走访,韩树盛都不“空着手”去,陪着他们拉家常,鼓励他们坚定生活信心。目前,通过入股分红和创办合作社,该村5个贫困户已有4个脱贫,村集体收入达到3万元。“下一步,我将与杜刘村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开展好各项工作,力争使村民收入和村容村貌有较大改善。 ”韩树盛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