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响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德州品牌”

——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现场观摩暨事故处理重点工作部署会议在德州市召开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孙良玉通讯员杨红省肖华荣摄影高家辉

3月29日,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现场观摩暨事故处理重点工作部署会议在德州召开。来自全省公安交警队伍的主要负责人齐聚于此,共同探寻德州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足迹。

观摩现场,围绕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如何查、怎么查以及如何确保队伍高效运转,我市公安交警工作人员与兄弟单位负责同志分享了受理、打击、研判“一体化”运行,“查办一起案件、震慑一个行业、警醒一大群体”的德州经验。一次面对面的沟通,拉进地市间业务交流的同时,奏响了事故预防“交响曲”。

“五个保障”

全面夯实深度调查基层基础

一起道路交通事故,尤其是涉及人员死亡的交通事故背后,必有深层次的事故诱因和隐患问题。为满足深度调查实战需求,新一届交警支队党委确定了深度调查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首要环节,经市公安局党委研究,并报请省公安厅交管局和市编办批准,2022年11月16日,原事故大队正式更名为交通犯罪侦查大队,在全省组建了首个具有编制保障成大队建制的深度调查专业力量,实现深度调查与专业打击有机融合。

为确保队伍高效运转,我市成立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田正勇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事故、秩序、法制、科技、设施、宣传、高速、车管、交安办等业务部门骨干为成员的深度调查工作专班,每周召开全市死亡事故案件分析会及警示教育会,集中会商研究疑难案件,一体推动深度调查走深走实。

为强化专业保障,他们组建了7个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专职警组,建立现场勘查与信息采集同步开展、深度调查与隐患排查协同推进的实战警务机制,常态化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情景模拟演练,不断提升深度调查队伍的实战素养。同时,组建技术(警航)中队、深度调查案件受理室、图像侦查工作室、现场重建工作室“三室一队”,引进警用现场勘查无人机、360度全景三维勘查仪、远程视频实战指挥系统等先进设备,探索应用事故现场3D建模、事故经过三维还原、现场勘查实时指挥、疑难案件科学重建等警务技术,为深度调查工作开展提供强力技术保障。

他们联合检察院、法院、应急、交通、公路等部门,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完善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协同联动机制,健全“1+8中心”联席会商制度,构建事故“预防多元化、处理一体化”新模式,推动事故“处置、打击、调查、研判、推送、预防”等各要素深度融合、闭环衔接,实现事故快处快赔、矛盾快调快处、隐患快推快除的最佳效果,全面强化机制保障。

“五个拓展”

全面确保深度调查规范高效

有了强有力的基层基础保障,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如何规范高效运转?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领导班子提出围绕调查范围、调查规范、办案权限、深调手段、练兵形式进行全方位拓展,提升工作质效。由此,“五个拓展”落地见效,赋能深度调查更加规范化、专业化、一体化……

据悉,德州公安交警建立起死亡交通事故现场督办制度,一旦发生死亡事故,属地主要负责同志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围绕“人、车、路、企、环境、管理”等要素开展事故调查,落实“一案四查”、隐患排查,为后续事故深度调查奠定基础。

不久前,省道516线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一辆重型半挂货车与一辆农用三轮汽车发生碰撞致一人死亡。在接到警情指令后,专业警力迅速向现场集结。紧接着,民警通过无人机勘查现场还原道路环境状况,确定事故发生地点是典型的农村地区平交路口,在勘查现场的同时,对该路口涉及深度调查中道路方面、环境方面是否存在隐患开展调查,如该路口是否按照“五必上”的要求建全路口警示标志、完善路面标线,是否存在周围树木遮挡视线等情况。大数据不仅还原了事发过程,还精确测量出路面宽度、车辆刹车痕迹长度,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实战效能。如今,技术警航队将现代化警务技术手段融入深度调查的实践当中,探索形成了空地一体、点面兼容、同步连勘的新模式,达到了让科技和技术为实战赋能的效果。

他们不断完善378项交通事故深度调查信息,构建全要素涵盖、全链条对接的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体系。探索“空地一体、点面兼容、同步联勘”勤务模式,利用360度全景三维勘查设备和高续航交通事故专用无人机勘查手段,对现场道路状况、周边环境、车体痕迹、路面痕迹展开全面细致勘查、固定和提取;坚持以战代训,常态化开展最小作战单元“红蓝对抗”,在练兵和实战过程中提升队伍协同作战能力和案件侦办整体水平,实现市县两级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全面、客观、及时固定案件关键证据,提高交通犯罪打击和深度调查工作质效。

此外,为拓展调查规范和办案权限,公安交警编发《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实战指引》《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综合手册》《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相关罪名及案例》《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案卷文书》等指导性手册,为一线实战提供科学指引。同时,市公安局赋予交警支队交通犯罪侦查大队侦办重大责任事故罪、拒不整改隐患罪等涉及交通类刑事犯罪办案权限,拓展交警执法办案广度和深度,破解办案周期长、取证难度大等难题,提高案件侦办实效。

“五个聚焦”

全面发挥深度调查最大效能

今年以来,德州交警在全市范围开展交通事故深度调查142余起,出动警力累计3880余人次,行程近42080公里,发现各类安全隐患447处,推送整改建议436条,对116名涉嫌交通领域违法犯罪及交通安全监管失职失责人员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实战中,他们主动聚焦以侦促打,提升打击效能。将刑侦科技手段有机融入交通类刑事犯罪打击中,深入开展违规电动三轮车四轮车销售“斩链”行动、涉牌大货车“净牌”行动、买分卖分非法中介“清源”行动,全面强化交通管理类刑事犯罪的侦办力度;聚焦以打促防,严肃追责问责。对驾驶人及企业负责人等涉嫌违法犯罪的进行立案侦查、依法严惩,对深度调查发现的安全隐患治理不到位及违反党纪、职务违法等线索,及时推送移交纪委监委严肃追责。数据显示,去年警方对116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邮寄通报信函376人次,倒逼乡镇及责任单位整改隐患点位2236处。与此同时,聚焦以案示警,筑牢安全防线。创新开展“一亡四警六线强宣”,提请交安委定期组织召开全市交通事故警示教育会,结合死亡事故深度调查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对各行业部门负责人、车辆驾驶人进行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聚焦以防促管,强化源头监管。去年以来,德州交警将全市99个发生死亡交通事故的乡镇纳入“黑榜”,全市通报批评。创新开展面包车源头管理“两控六查”及“查、核、转、拆、罚、教、废”七项举措,19家安检机构因面包车安检把关不严被停止采信安检报告。持续优化大型车辆右转必停、亮尾净牌、精准布控等十项措施,在1612个重点路口设置右转警示标线标志,全市2813辆渣土车“亮尾”放大号,“召回式”处罚3966人,停办通行证235家。

此外,他们聚焦以案促改,强化重点管控。针对农村中老年人交通意识差、违规电动三轮车四轮车肇事肇祸多发等问题,提请市安委会印发《关于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创新实施农村交通管理“1014”工作法,全面落实违规电动三轮四轮车“两办两限两查两补”等措施,经验做法被公安部和省公安厅予以推广。

“我们将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领导讲话要求,学习借鉴各市先进做法,进一步巩固提升打造事故深度调查德州品牌,推动全市公安交管工作高质量发展。”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田正勇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