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社区帮扶、维持交通秩序、助力疫情防控……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袁明慧
日前,在德城区十三局小区,来自德州市民政局的志愿者们正在打扫卫生,他们热情参与创城活动的身影成为这个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全市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迅速壮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高达百余万人,越来越多的“红马甲”参与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中,让城市更有温度的同时,也让“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愿景照进了现实。
社区帮扶,让市民居住环境美化提升
整治私搭乱建、打扫卫生、发放宣传手册……平时,市民经常能看到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队伍在居民小区内开展各种活动。在德州市常态长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志愿者们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持续开展社区帮扶,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精准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让市民居住环境美化提升。
居民居住环境改善是市容市貌的一大体现。“现在门前都有干净漂亮的垃圾桶,这样看上去舒坦多了,希望小区里的环境更加整洁美好,居民生活也更加便捷幸福。”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德城区迎春巷小区居民张女士感慨颇深,她说,“多亏了‘红马甲’志愿者帮忙安放新垃圾桶,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据了解,该小区的变化是由于今年房屋开发集团紧盯创城攻坚需求,主要负责同志带队深入帮扶小区,主动为小区解决实际困难和难题。
青龙桥社区的迎春巷宿舍和防疫站宿舍均属于老小区,基础设施差,社区工作量大,鉴于此,房屋开发集团组织志愿者主动上门解决难题,认领社区“微项目”。像这样的帮扶工作仅是德州市创城志愿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各帮扶单位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求,全力为社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志愿劝导,让交通文明引领城市文明
“您好,红灯,请等待!”“您好,请在安全线内等候!”每天早晨,在城区的各个路口,都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志愿者红马甲默默坚守在交通要道、枢纽入口。近年来,德州城区街头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红马甲”志愿者,他们不畏严寒和酷暑,志愿参与到交通文明督导工作中,维持交通秩序,用交通文明引领城市文明。
他们肩配红袖标,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坚守在各个路口……他们是医生、学生或企事业单位员工,他们是一群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为德州的志愿服务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日前,在德州天衢新区东风路与长河大道交叉口,志愿者们跟随民警学习交通手势操和交通法律法规,让交通劝导工作更加规范。此外,他们还为市民详细讲解道路交通安全基本常识及乱穿马路、乱闯红灯、未戴安全头盔、逆行等非机动车和行人常见的交通违法行为的危险性。
这一流动的“风景线”引起路过市民的一致点赞,“以前早晚高峰时路口车辆特别多,通过的时候不安全,现在有了志愿者们的协助,过马路安心多了。”市民张先生说。
防疫有我,让青春在战“疫”中闪光
在疫情防控最关键时期,我市无数志愿者就地转化为志愿力量,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11月25日13时30分许,德城区天衢名郡小区被划定为疫情高风险区。消息传来,作为德州市政协委员和德城区人大代表的小区居民韩玉明,在为邻里健康安全和生活保障焦虑的同时,更是感到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行动起来,为社区抗疫做点事!”韩玉明找到居住同一小区的企业家刘立清,与社区书记、小区物业经理研究决定成立小区临时抗疫指挥部。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他们就组建起了近40人的志愿者队伍。
消杀、云辅导、维护核酸检测秩序……抗疫志愿者们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就地转化为志愿力量,奔波在各楼栋间,像一束束微光凝聚起战疫力量,为小区居民送去温暖,用实际行动为这座城市贡献“志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