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一袋血的“来龙去脉”

——市卫健委举办“政府开放日”,带领市民走进市中心血站

市民自愿参加无偿献血。记者刘潇摄

德州新闻网讯 记者刘潇滕璐本报通讯员王法成赵欣

一滴滴血,从献血者体内流出,再输入患者体内,给医院里等待输血的人带来希望。然而,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一袋血”是如何形成的?11月25日,德州市卫健委开展“政府开放日”活动,组织市民代表及媒体记者走进德州市中心血站,零距离见证一袋血液的“来龙去脉”。

每一袋血的背后,都对应着一位无偿献血者。位于德兴中大道的市中心血站,是一座银灰色的5层建筑,它相当于全市的“大血库”和“血液运转中心”。当日,30多名市民代表及媒体记者在市中心血站副站长郑辉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献血服务科、成分科、检验科、供血科等业务科室。

通过郑辉的细心讲解,前来参观的市民详细了解了血液从采集、制备、检测到储存、发放的全过程以及献血的基本常识。在2楼献血服务科,有几十名爱心市民前来献血,李成恰好是其中一员,他动作熟练地伸出胳膊,完成了输血前的各项检测,成功献出了400毫升的全血。

走出献血服务科,参观的第二站是检验科,伴随着“滴滴”的声响,一件件血液样本扫码入库,成功被装进试管,在一些“大机器”里进行血型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多个项目的检测,其中,乙肝、丙肝、艾滋病毒需要分别进行酶免及核酸检测,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输血风险。“检验完成,将结果录入电脑,我们会进行具体分类,只有合格安全的血液,才能按临床需要制备各种血液成分制品。”检验科工作人员范新新说。

来到位于3楼的成分科,记者了解到,一袋全血主要成分包括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所有成分混合在一起。但在临床用血时,有些患者只需要红细胞,有些患者只需要血小板,还有的患者只需要血浆。为了有针对性地满足临床用血需要,提高血液利用率,每一袋血要在成分科完成“分家”,也就是完成离心、配平等各项操作。

紧接着,在1楼的供血科,先进的仪器设备、规范的操作、有序的流程,让参观的市民惊叹不已。在这里,合格的血液进行分类储存,各医疗单位提前通过电话或网络预约申报计划,市中心血站定期按需将血液运送到医疗单位输血科。输血科再根据各科的用血申请单,将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配合试验。血液配型成功后,才能输入患者体内,完成这趟“生命之旅”。

小小的一袋血液,代表了一个个被热切期盼的希望。据了解,全市与市中心血站签约的医疗机构共有34家,全市献血网点覆盖各县市区,共涉及了122个乡镇。自2015年开始,市中心血站开展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工作,有效缩短了乙肝、丙肝、艾滋病毒检测的“窗口期”,保证了临床用血的安全。不仅如此,市中心血站还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服务举措,自2013年起,向无偿献血者赠送为期180天的人身意外保险;从2015年12月,献血者配偶及直系亲属用血时,无需再提供户口本,以及单位或村委会、居委会出具的关系证明……

无偿献血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德州无偿献血人次和采血量持续攀升,截至目前,我市已连续16年8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德州人自愿加入无偿献血队伍,传递爱心和社会正能量。“今后,市中心血站将继续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不断探索和建立无偿献血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郑辉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