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东李官屯镇的乡村善治路径

创新“321”联动机制,在党建引领下“三治”融合化解农村矛盾,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本报记者王露本报通讯员赵春雪李冲

“中医讲‘上医治未病’。我们创新‘321’联动机制,在党建引领下做到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细化为民服务,及时消除农村矛盾,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构建起和谐稳定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9月16日,夏津县东李官屯镇党委书记苏景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艺丁(左二)、夏津县委书记才玉璞(左三)到东李官屯镇调研(资料图)

针对村党支部人手少,难以及时协调全村事务的问题。东李官屯镇落实夏津县委“小巷红管”基层社会治理文件精神,结合本镇实际,把“小巷管家”细化成了“三长”(网格长、街道长、胡同长),又增加了“两团”(道德评审团、百人乡贤团)、“一所”(司法调解所),形成了“321”联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真正实现“小巷红管”,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夏津县委副书记、县长高善玉(前右)到东李官屯镇调研(资料图)

自2018年初运行以来,东李官屯镇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为经济发展营造好了良好发展空间。今年9月10日,夏津县委书记才玉璞到东李官屯镇调研时指出,东李官屯镇的做法,把“小巷红管”更加细化充实,实现了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进一步夯实了村级精细化管理基础,全面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服务是最好的社会治理,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德治为先、法治保障、自治核心“三治”融合新路径,发挥基层组织力量,实现乡村善治助力乡村振兴。

“三长”合作,协同构筑管护网,提升村级自治水平

9月16日,在东李官屯镇李楼村党支部办公室,村党支部书记兼村网格长李德忠,向记者展示了李楼村“小巷红管”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图。图上谁是街道长、谁是胡同长,谁家是贫困户、谁家是党员户,标记的非常清楚。

4月28日,逐村落实“三长”合作机制

东李官屯镇创新网格长、街道长、胡同长“三长”合作机制,建立起党建引领的“村庄—街道—胡同”三级架构,把网格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覆盖,努力把党的声音、上级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

坚持党建引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网格长,动员村“两委”成员担任街道长,选拔威望高、热心公益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担任胡同长。胡同长负责处理本胡同的事务,履行“每日巡、经常访、随手做、实时报、及时记”的工作职责,监督维护村居街巷环境卫生、及时调解邻里矛盾纠纷;在巡查中及时发现重大问题、安全隐患等上报街道长或村党组织。街道长负责处理本街道所辖胡同的事务,聚焦重点、化解隐患,做到“周访、日报、随时到”。网格长负责处理本村内全部自治问题,定期召开小巷议事会,对胡同长、街道长等“小巷红管”反映的情况问题,共同商议,对本村无法解决的逐级上报。“三长”联合,分片包户,实现各条大街、主干道、背街小巷三级网格无缝覆盖,民情民意了解横到边、纵到底。同时,把“主题党日”活动延伸到村级治理,把“主题党日、阳光质询会、矛盾调解日”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让村务活动村民早知道、大小矛盾不出村。

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工作制度,“三长”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越发强大,党建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各级党员干部、热心群众活跃在美丽乡村建设、环境保护和集体经济增收等各项重点工作中,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初显。李楼村有一名网格长、2名街道长和34名胡同长。胡同长、街道长对群众矛盾纠纷列台账销号管理。除了解决矛盾纠纷问题,街道长、胡同长还带头帮助群众致富。李楼村街道长于秀红,带领胡同长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春节期间为贫困户送面粉,平时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上门理发。她还创办了工艺品加工作坊,带动村里的贫困群众致富。村里很多老人在于秀红的帮助下制作工艺品,每个月的收入够自己零花。“我们选出的街道长、胡同长都是志愿者,义务服务,没有报酬。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完善奖励机制,对工作突出的进行奖励。 ”苏景田说。“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发动群众,调解我负责的胡同里的问题。胡同的边边角角,哪里有问题,都需要靠前处理,第一时间解决。 ”李楼村胡同长李丙强说。胡同长虽说“官”不大,可手里的活不少,不管是环境卫生,还是其他大事小情,都管理得妥妥帖帖。在前不久开展的“户户通”工作中,胡同长们一发动,村民积极响应,大家齐心协力只用15天时间就完成了全村胡同的铺砖工作。

“两团”发力,成风化人德润心,塑造良好道德生态

拓宽村内主干道、清理闲散宅基地、实施光伏项目、发展特色种植……东李官屯镇陶桥村的变化得益于乡贤治村。全国星火带头人、夏津益慧饲料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陶九义回村任党支部书记1年,村里就大变了样。

东李官屯镇坚持以道德力量教化、影响群众,邀请乡贤人才组成“百人乡贤团”,聘请老党员、老教师、老医生等组成“道德评审团”,构建起“党建引领、乡贤参与”的德治格局。“百人乡贤团”“道德评审团”都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百人乡贤团”主要负责监督村级事务运转、为村级发展出谋划策、调解矛盾纠纷。“道德评审团”主要负责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倡文明树新风,监督村规民约执行;参与村内事务评判,开展四德模范、文明家庭、东李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以评立德,以德化人。

经过动员邀请,2年来,东李官屯镇先后有县政协委员陶九燕、退役军人刘福友等近百名乡贤人才,回村助力家乡发展。乡贤人才一方面发挥德高望重的权威作用,监督“小微权力、村级发展、代办服务”等事项,每半年召开1次阳光质询会,规范村级事务运行。一方面发挥信息灵通、资源广泛的优势,共谋村级发展、共解矛盾难题。近百名乡贤累计带回资金500余万元,促成众和鑫养殖等项目落户东李镇、建成段庄村公园1处、成立镇合作联社促进村集体增收200余万元。今后,该镇将继续深挖乡贤资源,促进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信息回传。

表彰五好文明家庭(资料图)

陶桥村前几年一直是软弱涣散村,基础设施差、经济发展慢、群众矛盾多,党支部书记一年一换。 2019年2月,该镇实施“乡贤治村”计划后,动员陶九义回村任职。陶九义为村里办了10件大事,理顺了干群矛盾、改变了村容村貌、找到了增收路子,村集体资产由零增长到十几万元。陶桥村迅速由全镇后进村变成了“红旗村”。“道德评审团”通过正向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促使党员群众达成共同价值追求。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东李官屯镇的“道德评审团”却专管家务事。今年6月,段庄村村民陈某因两个儿子不赡养他,向村“道德评审团”求助。“道德评审团”的老党员找到陈某的两个儿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最终他们同意轮流赡养父亲。

“一所”调解,法治护航正方向,全力构建和谐东李

在东李官屯镇司法所,有一位工作24年的“金牌调解员”李连福,镇上的人们有困难都爱找他解决。他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德州市金牌调解员等荣誉称号,2018年5月,被司法部授予“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依托这块金字招牌,东李官屯镇由司法所牵头健全法律服务和司法调解体系,开展法律服务和司法调解工作,把自治、德治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入法治轨道。

该镇开展“十百千”工程,把司法服务送到千家万户。一是十名法律顾问进村,送法律政策上门。镇上选派10名法律顾问,分包全镇33个村,建立农村法律援助点33处、司法行政工作室22个。服务前移、力量下沉,治理重心从事后“灭火”转向事前“预防”。二是百场法治宣讲,开展普法教育。每村每年开展3次法制宣讲。每村培养2名“法律明白人”,建立“带不走的法律队伍”;利用微信公众号、“村级讲堂”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宣讲,用讲故事、话家常的方式,将法律知识渗入群众思想。三是千户服务签约,精准普及法律知识。依托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2名“法律明白人”,落实信访维稳、邻里纠纷负责制。为贫困户、社区矫正对象、信访苗头人员等重点人群近千户,提供“一户一专员”签约法律服务。

7月13日,夏津县司法局负责人到东李官屯镇司法所调研

镇司法所发挥司法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设置司法调解中心,每个村设一个调解工作室。吸纳各村威信较高、热心公益事业的77名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加入调解队伍。镇村两级调解工作室关联互动,村级调解不了的,及时上交镇级调解室,形成“无缝连接闭环调解”,增加了调解成功率。

镇司法所还充分调动基层资源,创新建立“1+5”多元调解新模式。即一个案件由“法律顾问、党建指导员、警务助理、调解员、信访员”5人组成调解小组,从与当事人谈心谈话到矛盾调处、到法律咨询、到法律援助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了调解成功率。

在司法所的两个大档案橱柜里,分门别类整齐地摆列着镇司法调解中心的档案。李连福和人民调解员们发挥了司法调解“消声器”的作用,将矛盾、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今年年初,该镇一个建设项目落地,需要迁坟10座,双方多次协商未能达成一致。镇司法调解中心受理以后,通过多角度协调沟通,仅用2天的时间,双方达成一致,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今年4月,段庄村发生一起财产赔偿矛盾纠纷,双方情绪激动、剑拔弩张,村调解室及时介入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避免了矛盾激化。今年以来,镇村调解室累计受理矛盾纠纷90余起、调解成功率98%。通过衔接闭环的法律服务,镇村联动、社会参与的多元调解模式,该镇信访积案全部化解,实现了“零非访”“零积案”“零转刑”。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