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例!90后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

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赵国强成为德州第3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汤锦瑶通讯员陈冬梅摄影报道

时间的齿轮,将我们推向六月夏日的骄阳。当人们忍受不了酷热而寻找清凉时,在济南某医院的血液科病房内,一个90后德州小伙正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一旁的采集机器在缓缓地一圈圈转动,机器里采集的是千里之外患者热切期盼的“生命火种”……

这名小伙就是27岁的赵国强。

献血18次总量达6800毫升

当天上午8点,在打完最后一针动员剂后,赵国强就开始躺在病床上,开始了长达近4个小时的采集。这一天,他已经盼了整整两年。

2017年6月,赵国强在宁津办完公事后,来到了献血车献血,这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从2012年至今,他已经献血18次,总量达6800毫升。在献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告诉他,采集6-8ml血样,就能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并且有机会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他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当时医护人员告诉我,捐献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几率极低,仅为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我当时就特别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赵国强说,当今年3月接到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知的时候,我感觉太巧太幸运了,“巧的是我能够在260多万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中被选中,幸运的是患者有救了。”

在经过高分辨配型和体检后,赵国强被告知自己完全符合造血干细胞捐献条件。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枣庄老家的父亲。“捐!一定要捐!这是救人一命的大事,不能犹豫,也不允许退缩。”赵国强的父亲曾是老兵,多年以前跟随部队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从小父亲就教我做人要有责任和担当。”他说。

晕针的他捐出造血干细胞

自从得知自己将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后,赵国强开始锻炼身体,戒烟、戒酒。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不是难事,但对于酒水销售负责人的赵国强来说,却是一件难事。“能推的应酬我都推掉了,实在推不掉,我就给众人说了实情。”大家得知这名90后小伙,众人口中的“小赵”要去做大事,便不再强求,并向他投来了钦佩的目光。

采集的过程中需要一动不动,他的腰部肌肉已经酸痛不已,虽然室内空调的冷风一直吹着,但背上的汗仍然将衣服全部浸湿,而赵国强却一直强忍着不动。陪床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都看着他忍得艰辛,给他说可以适当抬抬身体,他却说“这可是患者一家人的希望,再辛苦我也得忍着。”

中午12:05,终于采集结束,护士为赵国强拔针的时候,他握着双拳,眼睛紧闭,当身边的人问其是不是不舒服时,他不好意思地笑道:“其实,我是有点晕针。”赵国强告诉众人,自己在第一次献血的时候,针刚刚扎进去,自己就晕了,“后来想到自己的血能够救人,便硬着头皮还是捐献了。”尽管自己已经多次献血,但每次打针,他还是会很紧张,“这袋血跟平常的捐献不一样。”

捐献结束后,赵国强将采集完的造血干细胞递到护士手中:“救人的事全靠它了。”

德州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39例

“感谢您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没有让我年幼的孩子失去父亲,没有让一个年轻的女子失去丈夫,没有让年迈的老人失去儿子……我一定会充满信心地与病魔抗争,一定会早日康复回归社会,把您的爱心传递下去。”在病房内,志愿者将患者的感谢信一字一句念出时,四周变得静悄悄的……

赵国强也激动万分:“我做的这一切,值了!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奉献一份爱心,帮助有需要的人,给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带去希望,点燃生命的光。”

近年来,德州市红十字会始终将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作为“博爱德州”品牌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努力打造“德州红,奉献美”志愿服务品牌,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成效显著。

据悉,截至目前,我市共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11950人份,已实现捐献39例。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