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钢笔画多年 六旬老人创作德州“城市写真集”

高志恩作画
明月湖牌坊
明月桥
董子读书台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保持好奇和热情才能把生活过出滋味。”家住佰利金湖城的高志恩今年已62岁,可绘画、摄影、表演样样都涉猎,无论做什么事都是精神百倍。其中,钢笔画作为他十余年来最大的爱好,先后创作作品达数千幅,尤其是对于德州风景的多幅勾勒,可堪称德州“城市写真集”。


  京剧团里打下绘画基础

  1970年,14岁的高志恩误打误撞,以演员的身份被选入山东省京剧团。可学戏仅一年,来探亲的父母不忍儿子年幼受苦,便将其带回家续修文化课。在完成了两年初中学业后,他再度回到京剧团,却由于长时间缺乏基本功练习,身体僵硬,已不适合上台演出,不得不转到幕后工作。
  1974年,当时的团长见高志恩有绘画天赋,便引荐其前往德州市师范专科学校接受系统学习,两年的时间,勤奋好学的他打下了扎实的素描功底,成为了京剧团的幻灯片绘图师。
  “灯光打在画布上才能形成幻灯,可角度是有畸变的,所以每一幅都是精细活。”他告诉记者,那时的舞台没有可以随意切换的电子屏,一幅布景需要四张幻灯片,一整部戏需要近百张幻灯片,全都依靠他一笔笔勾勒而出。哪怕只是画一个月亮,也要一遍遍调整,才能让月亮看起来又大又圆。《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一部部经典样板戏,他一画就是16年。受益于这样高强度的练习,高志恩的绘画功底有了迅猛提高。


  十余年练习成就钢笔画风

  样板戏取消后,高志恩被分派到德州市某大型建筑企业。时间稍微宽裕了,他终于可以在画纸上“大展拳脚”。“我喜欢素描画的写实和空间感,但也希望它能拥有更鲜明的色彩,让纸上的世界更富有张力。”他说。为了将画画好,他开始去书店购买并临摹大量的名家作品集,并去文化馆旁听名师的专业课,不断练习和琢磨笔触。“钢笔画想画好,素描功底最重要,笔笔都画在‘形’上,且不能有废笔才能让画面保持干净。”高志恩说,钢笔画仅靠线条的勾勒、阴影明暗的对比,来刻画景物的质感和神韵是不够的。要想画得像,在下笔前要缜密地思考、筹划,因为出了错便不能修改。不过,这也正是让他着迷的地方。
  可高志恩早期的钢笔画作品因线条不明晰、人像不成形,一度不受认可。他便暗下决心加倍练习。考虑到老年人的脸部线条更鲜明,又不喜动,他将大量的业余时间放在路边,画农民、画民工,他一练就是十几年,笔锋终于逐渐明朗。为了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他经过大量的尝试,最终选用水彩纸和水彩、国画颜料为画作加持。


  画德州美景表达对家乡热爱

  2009年退休后,高志恩总会背着画板出门写生,一天走数十里地,看到哪里风景美好,便不由地走过去。一次无心的闲逛,他忽然注意到曾经由自己单位承建的德州广播电视中心大楼,“看到大楼矗立在美丽的明月湖畔,我突然意识到,德州美景如此之多,我何不将它们一一用钢笔画下来呢?”
  随后的几年中,高志恩走遍了德州市,将董子读书台、马踏飞燕、明月湖牌坊、德城区政府办公大楼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德州标志性景物,逐一通过钢笔线条的勾勒跃然纸上。高志恩告诉记者,相比人像绘画,用钢笔描绘德州美景难度更大。因内容更加丰富、对透视的要求更高,高志恩在创作明月湖美景时,前后返工了5次。
  正是因为对绘画的执着和对细节的苛刻,他创作的德州城市风景画作愈加丰富,翻阅画集,如同观看德州“城市写真”一般,让人啧啧称叹。在数十年所作的数千幅作品中,曾先后荣获中国建设国际佳作奖、山东省建设系统书画摄影奖二等奖、德州市书法美术摄影展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高志恩表示,相比这些荣誉,绘画带给他更重要的是快乐,这份快乐让他更加热爱生活和脚下的土地。将来,他打算将高铁德州东站、太阳能德州小镇等新建成的标志性建筑也一一用画笔记录下来,将这份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摄影报道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