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昌:构建先进制造业良好生态

构建先进制造业良好生态

——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洪昌

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洪昌(前排右二)到企业调研

□本报记者王露本报通讯员贾卫国

我市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30.4,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处于“较为景气”区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0.2,同比提高8.7个百分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作为工业主要服务部门,在落实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方面如何发力?加速推进产业链方面有哪些举措?数字经济如何快速发展?就一系列高质量发展问题,5月8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洪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聚焦头部企业稳运行提升精准服务水平

记者:在今年2月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之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走进县里、融进链里、深入车间,深座谈、广调研、精谋划,掀起了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澎湃热潮。市工信局在促进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中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孙洪昌:市工信局责无旁贷、心无旁骛,坚决做好主力军、先锋队,将围绕稳运行、促技改、抢赛道、抓产业,集成加力、提速突破,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

在工业运行上集成加力、提速突破。一是精准施策稳运行。集成工业用电量、货运周转量、新增制造业贷款等先行指标,及时研判、多措并举,促进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二是聚焦头部企业稳运行。持续实施“运行一号工程”,对市县产值前10位的重点企业,建立周调度旬督导机制,吃透情况,助企解难,引导企业充分释放产能,稳住工业基本盘。三是强化挖潜稳运行。紧盯小升规、新投产企业、总部基地,做到应纳尽纳,颗粒归仓,确保实现工业经济运行健康平稳。

构建产业生态体系。遴选一批制造业发展基础较好、集群化特征明显的产业园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机制创新、要素集聚、平台搭建、数智赋能和政策支持,形成链主企业、配套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第三方平台、金融机构等协同联动、竞合共生的新发展格局。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新一轮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建立企业经营人才库、青年企业家“雏鹰”人才库。利用3年时间,对全市规上企业负责人轮训一遍。

提升精准服务企业水平。继续深化首席政府服务官(CGO)企业服务新模式,用好“德链汇”快捷对接平台,创新“CGO+德链汇”综合服务企业模式,构建大中小企业稳定配套联合体,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厚植创新创业沃土。

加力技改提速突破强化要素保障供给

记者: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离不开创新,在创新驱动方面,今年市工信局如何再发力?在企业培育方面又将有哪些措施?

孙洪昌:在技改提升上集成加力、提速突破。一是依托关键抓技改。与县市区一起,紧紧围绕链主企业、关键环节,顶层设计,高端规划,充实技改项目储备库,推动实施“一企一年一技改项目”计划,滚动实施“千项技改、千企提升、千亿投资”工程,形成项目接续实施、产业良性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瞄准高端抓技改。突出效益为王,聚焦提质增效,优先扶持工艺设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的技改项目和智改数转项目。三是强化保障抓技改。实施“技改一号工程”,加强CGO“一对一、点对点”贴心服务,协同推进要素保障,持续推进“技改五计”组合融资方式见效,突出强化并联审批,把企业事当成自家事,把快办好当成份内事,事不过夜解难题,全力以赴助发展。

在膨胀产业上集成加力,提速突破。依托标志性产业链,扎实做好链长制。与县市区一起,引导链主谋划项目、持续技改强“龙头”;围绕专精特新群体扩张、创新配套壮“龙身”;围绕产业延链聚合、高端升级显“龙威”。快速实现千亿级多龙齐飞,百亿级群龙齐舞的现代化产业新格局。

强化要素保障供给。一是打造金融支撑新模式。加快推进组建“1+N”产业发展基金群,服务产业生态建设。二是打造科创驱动新路径。紧盯产业链短板弱项,推动科研成果在德州转化落地,打造具有基础研究、中试实验、成果落地的全过程、立体化的完整创新链条。三是打造政策集成新体系。通过梳理原有、创新出台,打造产业生态创新政策集成体系,通过高质量的政策供给,促产业生态优化。

加快数字赋能为实体经济插上智慧翅膀

记者:数字经济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今年我市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和构建智能制造方面还有哪些新举措、新亮点?

孙洪昌:围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抢占新赛道。加力产业数字化,给产业插上智慧的翅膀。引导企业持续智改数转,加快数字赋能。做强集成电路“一号产业”,打造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及应用产业高地。围绕数字经济应用及服务,引龙头、培骨干、扩市场、优生态,为数字化企业提供更大优质发展空间。

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快实施“双千兆”工程,持续提升“双千兆”城市建设指标,今年计划新建改造5G基站3000个。推进全国一体化大数据山东云中心省会经济圈区域分中心建设,打造“零碳”数据中心。

实施数字化转型赋能行动。实施数字赋能“十百千万”工程。即十个特色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百家数字化服务商培育、千名首席数字服务官入企、万户小微企业触网工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扎实开展“工赋德州”行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加速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聚焦12条关键产业链,培育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评选全市数字化转型50强企业。今年,力争改造规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新增上云企业500家。

实施数字产业链培育行动。依托天衢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培植壮大有研、威讯、英望等电子信息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硅材料生产基地,聚焦集成电路“1号产业链”,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300亿。支持我市大中型企业剥离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技术业务,成立独立法人实体,为行业、中小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深化与腾讯云、忽米网、浪潮集团、蓝卓科技等平台企业合作,探索数字经济总部建设路径,不断壮大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再翻番。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