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系列报道②

做优培大育强 释放创新动能——

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系列报道②

▲位于天衢新区的山东聚力焊接材料有限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成为全国最大焊丝出口企业。记者路龙帅摄

□本报记者王金刚本报通讯员孟宪红

如何引领专精特新企业释放动力?如何激活创新创业“一池春水”?2月27日,全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推进大会指出,要在企业梯次培育上加力提速,推动“众创业、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

今年,我市紧紧抓住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的“牛鼻子”,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精准施策,加强数字引领科技攻关,不断完善梯度培育体系,让更多优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策激发内生动力专精特新企业量质齐升

走进位于天衢新区的山东华创融盛展示有限公司自动化车间,激光切割、焊接生产,30余台挥舞着长臂的机器人马力全开。

华创融盛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落户天衢新区3年间,在各项政策扶持下,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成为了同行业中率先实现高度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智慧工厂,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得益于企业梯度培育工作的积极开展,企业发展享受到了许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红利。”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国庆表示。

专精特新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更好支持和培育?我市先后发布《优质企业培育工作方案》《关于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三级培育库的通知》等,485家企业入库实现精准培育。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今年预计发放奖励资金2100余万元。

为专精特新企业在发展中注入金融“活水”,从信息共享、信贷支持、融资担保、上市培育、股权投资等多方面发力。通过名单共享、融资需求共享、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共享,政府部门和17家市内金融机构共享全市三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实现银行对接全覆盖。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展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创新实施“主办行+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模式,开展无缝续贷工作。另外,强化基金扶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联合省财金集团、开源证券,设立开源财金(德州)股权投资基金,基金规模2亿元,重点投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市工信局局长孙洪昌介绍:“我们建立了企业‘三级’培育库,在全省首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中,361家企业获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格局基本形成。”

截至2022年底,全市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

深化数字转型引领德州“制造”迈向“智造”

德州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造纸行业数智化管理系统,该系统依托于公司实际业务,结合企业各部门的管理难点、痛点进行剖析,整理出解决思路并充分论证,制定各部门管理制度,最终通过软件来固化流程。

“无论是补链强链的持续推进,还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引导企业聚焦主业、强化创新,搭建数智赋能平台,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尤为重要。”孙洪昌表示。近年来,我市企业以专业化和精细化为抓手,以特色化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数字化改造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生产车间100%的关键设备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及应用集成,质量稳定率提升15%;对设备运行数据实时监控,降低因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约30%;通过测算分析,能源利用率提升5%……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技术,打通生产现场的全数据链,山东禹王生态食业有限公司数智赋能升级红利不断放大。

全力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针对企业关键岗位、生产线、车间、工厂多个层面,“德州制造”向“德州智造”加速蝶变。在以高端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查找薄弱环节,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实施精准服务,从源头上激励企业智改数转。同时,培育优秀智能化服务商,面向全市征集优秀服务案例,以典型促转型,满足企业数字化市场需求,解决低端无效“供过于求”与高端有效“供给不足”的错配矛盾。

联合石油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迈宝赫先后获得智能工厂、创新型中小企业等称号……随着“工赋德州”行动深入进行,一批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一个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在我市遍地开花。

厚植创新创业土壤打造梯次培育格局

中小企业培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持续推进的战略任务,既离不开“闯创干”的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也离不开服务保障的有力托举。

眼下,平原县20多家企业共同赶制一批出口德国的机床附件订单,采取统一采购、统一监测、统一检验、统一商标的方式,价值数千万元的订单正开足马力,全力生产。

然而,一年前数十家企业通力合作的场景并不常见。“平原机床企业规模小,依靠单打独斗市场竞争力弱。仅采购原材料一个环节成本较大型企业高出不少。”平原县科技和工信局局长张培志表示。

为了培育企业的供货竞价优势和竞争力,平原县牵头成立集采公司,每半月汇总一次企业需求。同时,搭建了全新的机床附件工业互联网平台,300多家企业的原材料、生产、销售全流程工业数据,进行整合计算。“从各家企业拿到订单开始,各种材料供需统一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来,基本可以做到零延时,快速满足企业的采购需求。”张培志表示。

平原县大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正是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一个缩影。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层次类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我市系统性研究指引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再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可行路径,构建有效衔接、环环相扣、后备充足的优质中小企业梯队。

我市积极落实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支持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对现有基地的服务和管理,加快培育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载体,促进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积极组织优质企业参加“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活动,以赛事活动为契机,挖掘培育一批创新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今年,我们将不断完善全市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种子库’,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目标,分类制定培育计划和措施,不断优化‘分层培育、分类扶持、整体推进’的梯度培育体系。”孙洪昌表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