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做强通道经济 赋能产业升级

我市放大区位交通优势,构建“北接南融、西联东达”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做强通道经济 赋能产业升级

济铁齐河铁路物流基地

□本报记者 王志冕 本报通讯员 白聪聪 崔志华

纵横交错的国省干线公路,犹如一条条蜿蜒巨龙;县县通高速,南来北往的车辆在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驶向四面八方;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95家,实现营业收入52.59亿元,成为服务业最重要的增长引擎……

近年来,全市上下主动抢抓对接融入国家、省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构建“北接南融、西联东达”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着力放大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通道经济,畅达的交通环境正逐渐成为助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畅通交通动脉 以大通道拓展大流通

2021年12月3日,国道513陵城区绕城段改建项目正式通车。该项目全长14.192公里,按照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陵城分中心主任白连春说:“这条路西联德州东外环,与德龙烟铁路陵城火车站有效连接,增加了一条横跨东西的交通大动脉,为陵城区打造了一条新南环。”

当年11月,G104京岚线大修工程、S241临徐线大修工程、S242临商线大中修工程、G514齐邯线大中修工程等6个项目集中交工验收、正式通车。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学昌表示,6条干线公路集中通车,提高了区域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和道路通行能力,群众出行更舒心,物流运输更便捷。

发展通道经济、释放通道红利,加快促进公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重要保障。我市作为山东北大门、京津入鲁桥头堡,所具备的交通区位优势,更是参与区域竞争的核心优势之一:境内石济客专、京沪高铁、京沪铁路、石德铁路、德龙烟铁路、邯济铁路6条铁路形成“三纵三横”铁路网,营业里程达442.9公里,德州铁路已通达全国包括24个省会城市在内的200多个城市,实现从德州出发半小时入济、1小时进京、4小时抵沪;境内公路通车里程2.2万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212.7公里,居全省第3位,其中京沪高速、京台高速、德上高速、滨德高速、青银高速、济聊高速6条高速公路形成“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

为提速交通强市建设,我市出台实施意见,提升交通运输互联互通和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水平,明确提出:到2030年,中心城区全面形成快捷高效的“1、2、6、12”立体综合交通圈的目标定位。未来的德州,将通过高铁1小时通达相邻5市(济南、滨州、聊城、石家庄、天津)、与省内其他各市2小时左右通达,与北京、上海、南京等主要城市6小时通达。

布局物流项目 以大流通带动大产业

“作为交通枢纽城市,本应该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然而,长期以来物流恰恰是我们发展的短板。”业内人士认为,通道不通畅、物流成本偏高、城市吸附力偏弱,让德州成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过路站。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市把发展通道经济作为主打戏,构建现代物流支点,扩大通道物流容量,以更强吸附力“拦”住发展要素,推动德州跨越发展。

2021年5月,市物流和会展业发展中心成立,我市成为继济南、淄博后,全省第3个设立该机构的地级市。9月,《德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正式印发,推动全市物流业持续降本增效,努力把德州打造成为济德协同、辐射周边城市的区域物流中心。

规划引领纲举目张,更需项目强基固本。围绕交通干线建设济铁物流等综合物流园、围绕重点产业建设医药物流等工业物流、围绕重点企业建设智慧物流……一年来,全市上下着力推进“一县一园”建设,截至目前,德城区、禹城市、乐陵市、齐河县等县市区综合物流园均已开工,其余县市区也都启动了综合园区谋划工作,将完成县域内物流资源整合,实现物流业绿色高效发展。

海尔(禹城)日日顺智慧物流科技产业园项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日日顺是海尔集团旗下综合服务品牌,是全国百强物流企业,其投资建设的智慧物流科技产业园项目落户于德州高新区,目前项目已完成地块选址,即将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流通货物总额百亿元以上,将极大带动禹城乃至德州的物流业发展,促进当地供应链产业转型升级。”禹城市委书记,德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滕海强介绍说,项目还将结合农资供销、农村电商、冷链等产业布局,打通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据市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达95家。根据计划安排,未来几年我市将着力招引1至3家物流百强企业,建设至少1家平台服务型物流企业,以现代物流理念建设的综合物流园区、建设100余个乡镇交通运输服务站、7900余个村级物流网点。初步建成立足鲁西北、辐射冀东南、对接省会经济圈、服务京津冀的区域型现代物流节点城市。

创新降本举措 通道流通效率再提高

“我们内陆港距离济铁物流园仅3公里,但因物流园在海关监管区外,导致多式联运存在困难。”在齐河,德州宏运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锋反映,监管场站如果能迁到物流园内,便能突破这一掣肘,实现“一单到底”多式联运功能。时下,齐河县正在积极推进齐河城投、宏运通与济铁物流园开展三方合作,共同打造齐河铁路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把“出海口”搬到内陆进出口企业的“家门口”。

作为“三三倍增”行动计划的新兴服务业之一,在大力招引物流头部企业、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把优结构、提质量摆在突出位置,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推动“通道便利”向“通道经济”转变。

——加快数字赋能,我市全力加强新技术、新装备应用,鼓励有条件的物流节点载体综合应用新型信息技术和装备,提升物流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

——加强平台服务,加快保税物流园区、无水港、综合保税区等口岸功能区配套发展。建设现代物流大数据中心,推动完善德州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各大物流园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快速货运体系建设。依托宏运通国际物流、平原济铁物流园、济铁省会中心物流城等多式联运基地及海关监管场站,打造“入园即出关”的内陆港。依托德百物流批发城等货源集聚及中转优势,探索开通义乌—德州小商品铁路运输班列,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一系列举措打出了提质增效的“组合拳”。经初步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59亿元,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44.6%。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5.3%,较2020年下降0.3个百分点,折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约10亿元。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