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增强城市吸引力 ——聚焦市委经济工作会议⑦

在城市大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分析有关数据。记者 郭庆萍 摄

□本报记者 刘臻 本报通讯员 杨传豹 王凡存

营商环境直接决定一个地方的经济生态、干事氛围、发展态势。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从软、硬环境两方面着手,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力求突破。凡是上级有要求的,全部落实到位;凡是外地能办的,德州都能办;凡是外地能办好的,德州一定能办得更快更好。

叫响“在德州、办德好”政务服务品牌

如何实现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目标?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关键是要加快推进政府自我革命,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用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发展指数”。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是重中之重。”市委党校经济学部讲师郭明亮认为,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始终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放开搞活市场的关键所在。

我市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办事群众感到政府的服务更贴心了、办事流程更简便了、时间进一步缩短了,更多的创业者有了融入感和获得感。

1月14日,在庆云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窗口,刚办完行政综合许可证的李新兰感叹地说:“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既少跑了腿,又多办了事。以前开个药店,没两个月的时间根本开不了业,现在仅仅10天就拿到了行业综合许可证。”李新兰按照以往经验准备了3份材料,打算分别送到3个部门,没想到这次只跑了一次腿。

聚力最难处改革,聚焦更高标服务。我市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领跑态势。

——环节、材料、时限“三压减”。连续两年完成环节、材料、时限“三个减半”目标,累计取消308个环节、652份材料,减少4867个工作日。

——企业开办“零成本”。全市一般性企业1小时内完成登记,免费发放营业执照、光敏印章、发票、税控设备及惠企政策包,创业时间和成本做到省内最低。

——全市13个政务服务大厅共计设置“通办专窗”95个。本地跨省通办58项,全省通办291项,全市通办445项,并由“通办专窗”实施兜底服务。

谈及今后我市营商环境的改革,庆云县大数据局局长刘德明表示,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数字政府建设要率先发力。应以融合思维打通数据堵点,坚持平台共建,推进数据共享,强化数据赋能,打破“信息孤岛”,拆除“数据烟囱”,以数据融合应用驱动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业务指导科科长田伟说:“我们要突出群众企业需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擦亮‘在德州、办德好’金字招牌。在提升软环境方面,还要继续推进‘双全双百’提升工程,积极主动加强与省会经济圈、黄河流域城市的‘跨域通办’合作等。”

法治护航,打造坚实后盾

2021年11月1日,《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发布,从法治层面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硬核”护航。

这些年,德州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上的努力有目共睹。从“想方设法”到“地方立法”,德州在优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在健全公平有序市场环境的同时,提供保障服务;打造高效便利政务环境,以监督促提升;建设公平公正法治环境,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高秀鹏认为,创新监管方式,提高执法效能,要健全和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机制。

2021年,我市及时完善抽查事项清单,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市场主体7842家;强化对重点领域的全覆盖监管,检查中心城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572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积极探索全流程信用监管模式,在全国率先建成“信易批+失信制约”横向管理平台,对失信制约人实施制约惩戒,提高企业和群众诚信守约意识。

目前,我市1200多个事项、54种常用证明证照列入守信主体“信易批”事项清单,让企业感受到了司法的力度和温暖。

法治护航,是为了让企业走得更远。市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杨明文认为,政府要做的就是扮演好“店小二”角色,主动对接经济发展中的司法新需求。比如,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订单式、一对一的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完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完善“免罚清单”制度。

高秀鹏表示,下一步,推动法治环境评价纵向延伸到县、横向拓展至各行各业,强化重点领域立法,加快推动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制修订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制度支撑。

提升城市品位,让创业者舒心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推进无证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法治政府建设等“五城同创”,引进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建设高品质商务服务设施。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全域工作,我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加快提升城市生态宜居程度,全面提升城市品位。累计提升改造城区老旧公厕105座,拆除违章建筑2082处,铺装人行道46.2万平方米,新安装、修缮路灯3123盏,补植城市绿植15.35万平方米。环境的优化转换为企业和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获得感,使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有年轻人的城市才有活力,留得住年轻人的城市才有未来。德州出台《关于实施“人才兴德”行动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人才聚集高地的若干措施》,建设“人才飞地”和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推行引才工作“包干制”“揭榜制”、发放安家补贴、评选“德州杰出人才”……正是得益于系列人才政策,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入驻德州两年来,近200名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无一人流失。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胡志强认为,德州应继续完善人才公寓功能提升服务,提高工作待遇,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商贸娱乐旅游打卡地,打造一批特色消费新商圈、步行街等,实现创业者的聚集。

市发改委主任王大山表示,优化营商环境,应完善配套设施,按照整体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路径,加快补齐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短板,继续营造宜居宜业环境。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下一步,我市将推动方特等项目落地,抓紧启动大运河(德州段)九龙湾文旅融合园片区征迁和建设,打造精品亮点。王大山说:“届时,德州的城市吸引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创业者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得更加舒适、舒心。”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