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工业企业:“融”出活力动能增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我市工业企业推动两化深度融合——“融”出活力动能增

  □本报记者王志冕本报通讯员褚士强庞占英
  日前,山东禹王生态食业有限公司传来捷报:企业面向非转基因大豆蛋白产业的智能制造管控平台已经过测试,即将正式投入使用。据公司信息管理中心经理刘希伟介绍,该平台整合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系统,将在设备预测性维护、工艺自适应控制、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凭借这一平台,公司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放眼整个禹王集团,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已成为常态。集团自2004年成立以来,便确定了“系统创新、全面布局、整体规划、持续优化”的方针,推进两化深度融合。2014年,禹王集团成为我市首批入选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就在前不久,集团又获得了2019年中国工业数字化卓越实践奖。“禹王集团专门成立了两化融合办公室,确保各项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同时,逐步建立起一支由几十人组成的两化融合发展专业团队,这在同等规模的制造类企业中是较为少见的。 ”刘希伟介绍,目前信息化已经覆盖了禹王集团所有业务板块和管理层级,运营效率提升明显。据统计,企业整体减员比率达11%、库存占压减少一半以上、产品一次合格率提升近10%。
  不仅是禹王集团,在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温多利遮阳材料(德州)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也在深入实施“互联网+”计划,打造数字化工厂。“我们企业任何设备都有编码,生产过程实现数字化。 ”公司董事长赵国华说,2017年,公司与北京艾克公司合作,以半遮光高分子复合遮阳材料的生产为试点,建立了符合公司实际需求的制造执行系统,并将该系统与企业资源计划、仓库管理等系统整合,实现数据共享,构建起数字化工厂。“设备自动记录工作状况,这一天生产多少、哪里有次品,一目了然,生产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赵国华说,公司还注重自动化生产,去年6月从瑞士进口了全球领先的自动化穿线设备,过去需要人工一个个穿出的花型,现在都能在自动穿线系统上完成。
  信息化的应用为企业发展带来了看得见的红利,而企业生产工艺和管理手段的更新也持续加剧了信息化应用的范围和深度。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之年,我市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纺织服装、生物技术等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促进制造业生产模式向敏捷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全面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作为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手段,近几年,企业上云成为热点话题。在去年召开的云行齐鲁之德州市企业上云启动大会上,省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李元广便认为,云动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动力,已成为企业、产业、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两化深度融合正在由“互联网+”向“云+”迈进。
  “我认为云服务就是大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当下谁提前掌握利用大数据资源,谁就能把握主动权。”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李刚说,去年,实华公司与网络运营商签订了“云桌面”服务协议,一年就能节省10多万元的运行成本。在“云桌面”技术的支撑下,目前实华公司全部产品及废料都在中国化工电商平台上交易。截至去年底,公司在该平台上实现产品交易总量222.12万吨,交易额达40.55亿元。
  目前,我市共有25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18家。“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推广使用,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今年围绕两化融合,我们将继续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引导更多企业‘上云’,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高效益,培育发展新动能。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