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鸿制膜:一“技”之长抢先机

“从应用于传统包装的尼龙薄膜调整到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锂离子电池隔膜,我们的主打产品厚度减少了75%,毛利润增加了40%以上。 ”3月15日,德州东鸿制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燕良说。

产品变薄、利润增厚,一增一减的背后是企业抢占市场先机、实现产品更迭的有力佐证。

位于平原县的东鸿制膜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A股上市企业沧州明珠塑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企业成立之初主要生产尼龙薄膜等系列产品,自2014年以来,随着薄膜行业的竞争加剧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企业有了新的“锂”想。“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带动了锂电池产业链的全面爆发。隔膜作为锂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之一,市场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 ”夏燕良告诉记者,尽管锂电池隔膜的成本仅占电池成本的20%至30%,但其性能却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功能特性和循环寿命。正因如此,隔膜的技术壁垒较高。虽然产品的全球市场规模已达10亿平方米、年均增幅也在30%左右,但国内产品供应量不足市场需求的40%,且多为干法隔膜工艺产品,湿法隔膜领域仍主要依赖进口,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

干法隔膜和湿法隔膜使用的原料、生产工艺有所不同,其产品性能也存在较大差异。“生产一般的锂电池隔膜,干法成本低、污染小,具有优势。但对于高能量高密度的动力电池来讲 ,湿法陶瓷涂覆隔膜具有一致性好、安全性更高的特点,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厂家的不二选择。 ”东鸿制膜公司工艺技术部部长张明表示,相较于干法隔膜,湿法隔膜的工艺难度更高。

为抢占发展先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决心向湿法隔膜领域进军。依托母公司的技术优势,东鸿制膜公司组建了独立的研发机构,专攻湿法隔膜生产工艺技术。经过2年多的研发,2016年,企业成功上马年产2500万平方米湿法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成为国内最早实现产业化的企业之一。 2017年,企业又投入3.2亿元,新上2条生产线,形成了年产8500万平方米的生产规模。“虽然行业内有能力生产湿法隔膜的企业为数不多,但大家一旦嗅到商机,很快就会蜂拥而上,领先一步、甚至半步都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夏燕良说,“我们采用纳米微孔技术和双向同步拉伸技术,隔膜可以做得更薄、强度更高,这样便于使电池的容量更大、一致性更好,非常符合市场需要和电池行业的发展规律。 ”该公司产品打破了日韩垄断,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据测算,东鸿制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比过去提高了近10%。

不仅如此,企业还能生产个性化定制产品,充分满足各电池生产厂家对产品在功能、配套、个性化方面的需求。“从5微米到20微米厚度的隔膜我们都能做,每一款隔膜都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定制生产,所以我们不愁没有销量。”夏燕良自信地说。

目前,东鸿制膜公司已成为比亚迪、中航锂电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主要供应商。2017年,企业上缴税金5900余万元,成为平原县的“纳税冠军”。2018年,随着所有生产线全部满负荷量产,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税还将进一步增加。

□本报记者王志冕本报通讯员金吉鑫张娜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