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质监局全面推动新标准化法实施

 □贾相杰井风燕

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这是标准化法自1988年颁布实施近30年的第一次修订,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目前,我市已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6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4个,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32个;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57家;省级节能标准化试点1家;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50项,行业标准85项,地方标准11项,团体标准11项;采用国际标准401项;691家企业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3646项,覆盖5735种产品。
    新标准化法的通过为我市标准化事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市质监局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积极实施和推动“标准化+”战略,以先进标准引领和支撑创新发展,全力推动标准化法的落地应用。
发挥标准化联席会议作用推进标准化战略实施
    标准化法的调整范围已由过去主要限于工业领域扩大到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因此,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更高。接下来,市质监局将充分发挥标准化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按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任务落实。做好相关规划、方案与新标准化法的衔接,对重点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和落实,加强实施调度、评估和考核工作。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
    出台各领域标准化工作配套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开展标准化项目资助奖励。将标准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加大标准化工作投入,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标准化经费投入机制,为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优化完善标准体系支撑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新标准化法赋予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标准制定权。市质监局将争取将各领域具有地方特色的“德州规范”上升为德州市地方标准,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清洁煤等行业制定发布一批社会关注的市级地方标准,进一步优化完善标准化体系,为提升全市经济发展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组织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充分释放市场活力
    鼓励引导学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组织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激发社会团体制定标准。重点围绕电梯、体育用品等产业集群,依托市电梯联盟等产业联盟组织培育制定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团体标准,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推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推行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落实企业标准化第一责任人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探索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建设,发挥先进标杆、样本作用。
推动标准化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引领标准化整体水平提升
    鼓励引导有关单位积极参与开展新型城镇化、服务业、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业等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重点围绕临邑智慧政务、德州120急救国家级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临邑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禹城5000亩种养加、临邑县兴隆镇中兴农场等省级农业标准化试点,培育打造一批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精品标准化示范工程。通过示范,总结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新经验、新模式,引领全市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提升。
推动技术标准创新能力建设
    抢占行业制高点
    积极推荐有关单位承担国家、省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工作,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地方标准制修订,不断提升我市技术标准创新能力。以体育用品、电梯、空调设备等为重点,组织研制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地方标准,抢占行业制高点,进一步提升“德州标准”建设水平。
加强标准实施监督推动标准落地
    通过行政执法、监督抽查等方式促进标准实施,发挥标准在宏观调控、行业管理、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完善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开展效果评估。加强标准实施的社会监督。调动社会公众积极性,共同监督标准实施。
加强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建设完善全市统一的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汇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信息,依法公开标准信息内容。加快培育标准化服务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拓展标准研发服务。开展标准技术内容和编制方法咨询,为企业制定标准提供国内外相关标准分析研究等专业化服务。帮助出口型企业了解贸易对象国技术标准体系,促进产品和服务出口。
加强标准化培训夯实人才基础
    加强标准化人员培训。开展面向专业技术人员的标准化专业知识培训,面向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标准化技能培训,面向政府公务人员和社会公众的标准化基本知识普及,为“德州标准”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