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门口打工鼓了钱包 社区新居照亮心房

    7月9日上午,在武城县甲马营镇工业园区一车间内,凤凰台社区高坟台村村民李保忠马不停蹄地忙着加工橡胶制品,五十多岁的他已经在工业园区内工作了近四年时间。“工业园区离家只有几里地,工作不累,每天都能按时回家,既不耽误农活每个月又有两千多块钱的额外收入,一年下来能多赚两万多。当了一辈子农民,做梦也没想到能有今天。”让李保忠高兴的远不止这些,正在建设的凤凰台社区今年8月即可入住,“到老了还能住上宽敞的楼房,有暖气也有天然气,真好!”
    李保忠是甲马营镇凤凰台社区众多在家门口打工的农民的缩影。
    甲马营镇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橡胶密封条产业,2004年开始组建工业园区,并于2005年建成投产。工业园区将橡塑产品家庭作坊进行了整合,合并成九家规模较大的橡塑公司,山东晨光橡塑工程有限公司就是典型代表。同时又以橡塑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诸如粮食、棉花加工等产业,最终形成占地1000多亩、近30家企业的工业园区,可以解决4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工业园区建在凤凰台社区辖区内,该社区有3000多村民,可以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大概40%,除一部分在县城或外地打工外均被该工业园区吸纳。”甲马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建峰说,“除此之外,该工业园区还解决了附近其他社区和乡镇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武城县把乡镇驻地、交通干线周边列为重点,突出产业特色,将产业园区与居住社区通盘考虑,坚持多模式、大力度地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目前,全县68个社区并点配套建设农村产业园区60个,其中综合类5个,工业加工类20个,高效农业类20个,商贸服务类15个,全部完成了社区产业园区规划,2012年,有23处社区产业园被列入全县重点示范园区样板工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武城县东升社区是最早建设的一批新农村社区,马玉山是最早搬入的村民之一。“地暖、天然气、自来水的接入,让俺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见到记者后,马玉山兴奋地说。新农村社区的建设,也的确处处体现着和城市接轨,大部分社区已经修建或准备筹建养老院,有的社区为了适应农民办丧事的习俗,特意规划出一处院落……
    据介绍,武城县68处社区并建点已全部启动建设,其中规模以上示范社区23处,增减挂钩项目整村搬迁6处,腾空土地面积1400余亩。已建成、在建多层住宅楼319栋,在建和建成二层住宅楼3380户,已经有近万户群众入住新居。
□记者王赛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