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升三拒外国人买断良种经营权

    宁津“农民”刘俊升,先后培育出5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和玉米新品种,其中“良星99”被确定为国家小麦新品种审定标准对照品种;“良星66”成为全国第一个“双国审”、跨越三个不同生态区推广的小麦品种。目前,良星系列小麦种子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居前三位,累计推广面积1.2亿亩,累计增产粮食260多亿斤。
一个农民的绿色追求
    “早些年亲身经历的两件事,是我立志干一辈子育种工作的‘种子’。”谈及钟情于育种工作的原因,刘俊升给记者讲了两件事。1975年,刘俊升所在的保店镇前刘村从河南引种了一种小麦,结果冬天被全部冻死,农民连口粮都没了着落;1980年麦收时,保店镇从烟台引种的小麦,由于成熟期较晚,遇上了雨季,十几个村的农民分到的都是发黑、长芽的麦子,蒸出的馒头又黑又苦。
    尝过“3年自然灾害”的滋味,目睹盲目引种导致的绝产、受灾,“育好种、多打粮”成了刘俊升一生的追求,也产生了最初的“产业自觉”。1981年他报考了第一届全国农业广播学校。1990年,自费到山东农业大学脱产学习。1994年他报考了自学考试种子专业。2002年,已到知天命之年的刘俊升晋升为高级农艺师……
    从生产队里的一个普通农民,到乡镇机关里的农技干部,再到种子公司“当家人”,刘俊升的学识、“头衔”在不断增加。所不变的是,他始终致力于育种工作。但是,良种培育风险大、投资多、周期长、见效慢,面对超乎想象的艰难,刘俊升只有埋头坚持。如今,他麾下的良星种业,已经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拒外国人买断良种经营权
    去年7月1日,刘俊升赴济南参加种业商会。其间,有外国人出高价买断他自主培育的“良星77”小麦品种经营权。面对可能由此带来的巨额收益,刘俊升毫不犹豫地谢绝。他说,“钱重要,亿万农民的利益更重要!”
    至此,刘俊升已经三次作出同样的决定。其实,刘俊升并非“不差钱”。从年轻时开始经营、培育良种至今,他甚至变卖过住房,花光过妻子的存款……
    不过,刘俊升没有被困难吓倒。经过不懈努力,他所创办的良星公司先后培育出3个小麦新品种、2个玉米新品种,并成为我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支撑品种。其中,“良星99”小麦品种被列为国家冬小麦新品种审定标准对照品种,成为目前我国适播纬度最广、推广面积最大、品性表现最优良的小麦品种,也是全国首个由民企育成的国家标准对照品种;“良星66”小麦品种成为我省第一个通过“双国审”的小麦品种;超高产、矮秆小麦品种“良星77”,实现了我国小麦矮秆育种新突破。
    成绩斐然,势必会创造巨大价值,但为了亿万农民的好收成,为了国家粮食安全,身为共产党员的刘俊升并没有以此为个人换取巨额收益,尽管他对这些成果拥有处置权。
“良星的种子不能出事”
    十几年时间,“良星99”“良星66”“良星77”和“良星4号”“良星8号”5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和玉米新品种先后问世,并累计推广过亿亩,创造了全省乃至全国育种行业的奇迹。为了表彰刘俊升对育种业作出的突出贡献,省政府授予他“全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称号,他也被评为全省“乡村之星”、劳动模范。
    目前,良星系列种子推广范围,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520多个县。“以前,只是想‘育好种、多打粮’,如今影响大了,‘良星’种子种到了上亿亩,已经到了能够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地步了,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刘俊升越来越意识到育种不再是他自己的事,他要为社会负责,让民族种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良星的种子不能出事。”
    □记者 马宝涛 通讯员 孙久生 王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